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 刘芳
本报记者 田雨汀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患病人数达2.45亿。近年来,公众对高血压的防控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来自工作环境的危险因素往往容易被忽略,会让血压在无形中“一路狂飙”。最近,土耳其心脏病学会发布的《高血压与职业健康:概述和专家共识建议》(下文简称《建议》)指出,某些职业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高血压风险,或导致血压管理困难。因此,企业应提高员工预防高血压的意识,并在工作场所建立必要的预防措施。
《建议》指出,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职业是机动车驾驶员、维修工人、机械师、制造和装配工人,以及清洁和建筑从业者,且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用药率及控制率均低于女性。“对于部分职业来说,工作环境和性质存在一定特殊性,如噪音、异常温度,或受倒班、压力等影响,都会导致血压升高。”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刘芳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遗传因素外,环境等后天因素都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高职业压力。研究发现,高血压与工作时间长、劳动收入失衡和工作安全感低等存在关联。工作压力较高的职业,如职业司机、紧急服务人员(警察、消防员、医护人员)等,承受的压力更大,容易诱发高血压。
噪声暴露。《建议》称,全球约17%的劳动力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职业噪声环境中,不仅引起听力损失,还会导致血压异常。研究表明,职业噪声暴露时间超过5年,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倍,超过15年,风险增加4倍以上。
过冷过热。通常情况下,血压对温度特别敏感,受寒冷刺激会升高,高温环境又会降低。在冷冻室、冻干区工作的人可能出现冷应激,导致高血压。在湿热环境中工作的人,如面包师、厨房操作员,或在铸造厂、锅炉房等工作的人可能因出汗过多、水分和盐分流失,以及血管舒张而出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轮班工作。经常上夜班,不仅会影响血压,还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等相关。日本一项为期14年的队列研究中,比较了约4000名日间工人和约3000名轮班工人,发现轮班工作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压力大的职业会让人出现易怒、焦虑等情绪;上夜班会扰乱身体昼夜节律;声光污染、高空作业则会强烈刺激神经,这些职业环境因素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处于应激状态。”刘芳解释说,为了应对周围嘈杂、刺激的环境,交感神经会异常兴奋,下丘脑发挥调节中枢作用,促进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建议》提出,企业应根据上述特点,从噪音、温度、轮班、压力等方面加以改善,并为员工定期提供健康检查。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人,应为其配备耳塞等装备,并提供更安静的机械,建筑中增加吸音材料,定期为员工提供听力测试。对于在过冷或过热条件下工作的人,企业应保证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并及时补充水分,理想的工作环境温度为17℃~23℃。警察、消防员、医护人员或长期加班、倒班等压力较大的职业人群,应减少轮班、保证休息,为其提供更多社会支持。驾驶员、飞行员等特殊职业人员,企业应为其进行高血压评估。
刘芳强调,企业还要注重员工饮食的调整,在烹饪和配餐时尽量选择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食物,现炒现吃,少提供腌制、加工肉制品;积极在工作场所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有关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知识;配备血压计,让员工了解自身情况;鼓励员工戒烟限酒,督促其每天锻炼,多组织体育、文艺比赛或工间操;在工作场所放置金鱼、绿植、艺术品等,给员工更多身心放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