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市青羊区近视防控试点经验已被教育部办公厅纳入《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成为全国推广的样板案例。2019年,成都市青羊区被设立为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在政府牵头下,协同学校、医疗机构、家长、学生开展了为期四年的近视防控探索。在当时针对全区10万名孩子的眼健康筛查及屈光发育建档中发现,已有45%的6岁儿童已经失去了远视储备,面临近视风险。那么,面对这一不容乐观的近视防控现状,青羊区是如何让近视率下降的呢?
“2019年,我们对全区22所学校,8762名学生发放了智能云夹,通过监测结果发现,不良的用眼环境及行为,是导致孩子近视的主要原因。”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临床视光与眼保健学组委员、爱尔眼科四川省区副总院长林江在采访中说。在四年的近视防控探索行动中,青羊区政府联动学校、医疗机构、学生、家长,深度践行“五位一体”综合近视防控,其中专业眼科医疗机构的加入,作为找准近视防控“破局点”的关键一环,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把近视防控提升到近视管理的这个概念,在没有近视之前的预防阶段,已经近视的孩子怎么控制(度数)它增长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高度近视眼怎么去防治它的并发症发生,以及治疗的阶段。”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湖南省视光工程中心主任、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在青羊区近视防控行动纪实中就明确指出。随着眼科专业队伍的深度参与,对近视防控新思路的不断探索,近视管理理念应运而生。近视管理强调的是关注孩子近视眼发展的四个关键阶段,做好近视的“预防”与“控制”管理,包括:还没近视阶段查远视储备,尽早监测,科学预防近视发生;疑似近视阶段做鉴别,查真假近视,防止判别有误,假近视变真近视;已经近视阶段做控制,查近视进展风险,避免成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阶段,查高度近视并发症,及时防治。这一近视管理模式,为成都市青羊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更精细的实操指南。
“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不变近视,或者说,更晚一些变成近视,对于那些已经近视的孩子,我们关键是要让他的度数涨得慢一些。”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教授讲述了成都市青羊区4年近视防控之路,可以说专业防控环环相扣,从眼健康筛查建档、用眼行为及用眼环境智能监测、设立近视防控站、定期视力检查、开展近视防控宣讲及趣味科普活动,到根据孩子的近视原因及眼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整套从防到控的近视管理模式,由眼科专家团队全程指导应用,连续4年,对全区近10万孩子的视力进行精细化的科学管理,全力推进成都青羊区近视率下降目标的实现,也为我国近视防控持久战制定了必不可少的“专业战术”,近视防控全国示范案例由此诞生。
在专业眼科机构的全面助力下,成都市青羊区少城小学开展了全区首批教室灯光改造,还制定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爱眼放松操、小红花视力打卡、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多项举措。4年时间,在用眼环境、用眼行为、用眼习惯等全方位的改善下,越来越多的“小天”们成功远离了近视,青羊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超4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国家预期目标。
成都市青羊区近视防控试点区只是我国近视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较2021年(52.6%)下降0.7个百分点,我国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然而,孩子的近视防控道路任重道远,这场持久战要迎来最终的胜利,仍需要全社会建立起近视防控意识、共同行动。相信专业力不断提升的中国近视防控队伍,将引领越来越多家长,共筑孩子们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