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教授 于普林
郭鸿怎么也想不到,一场大病之后,从前那个要强、爱干净的妈妈却极度排斥起洗澡了。
“你以为我想邋遢吗”
秦女士患高血压多年,平时偶尔会头晕,便没当一回事。今年年初,她在洗澡时先是感到憋闷,随后“天旋地转”,两腿一软跌在了浴室里。幸亏郭鸿在家,听到了声响,将母亲及时送医。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秦女士控制住了血压,摔断的腕骨也渐渐愈合,但生活习惯却迟迟回不到从前:气温日渐升高,平时最讨厌身上黏腻的秦女士,半个月也不见得会洗一次澡。
起初,郭鸿以为是妈妈手腕受伤不方便,想让妻子帮妈妈洗,秦女士听后更是千推万阻。“你以为我想邋遢吗?”与儿子几番争辩后,秦女士才吐露心声:“不是不想洗,是不敢啊!去年舞蹈队的老刘洗澡时摔坏了髋骨,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
秦女士坦言,相较于所谓的“邋遢”,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靠别人才让她觉得没有尊严,更不想因为洗澡拖累孩子,“如今我老了帮不上忙,上次摔跤反而给你们添了不少乱。你们平时不在身边,我不想让你们每天担惊受怕。至于洗澡,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老人摔倒事关生死
秦女士的担忧,绝不是杯弓蛇影。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跌倒已经成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大约有56%的老年人跌倒场所是家里,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地点是卫生间/浴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教授于普林分析,厕所是家中最湿滑的地方,洗漱溅出的水时常让人猝不及防地滑一跤,更何况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已逐渐下降的老年人。此外,洗澡时水温高或浴室气温高,都可能造成血压波动、引起大脑和心肌缺氧,严重的还会诱发脑出血,这些都可能伴随跌倒。
“摔一跤对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各项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来说却事关生死。”于普林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老人跌倒常被称为“最后一摔”,这大多是因为跌倒之后的“次生灾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老人跌倒后,发生中重度损伤的占37.21%,而跌坠造成的所有受伤类型中,骨折就占了31.79%。如果肋骨骨折,可能会造成血气胸,引起呼吸困难,危及生命;而髋骨、股骨骨折会导致老年人卧床不起、无法活动,极易造成压疮、肺炎、泌尿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也是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因跌倒而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还可能继发焦虑、抑郁、失眠等,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高龄或衰弱女性更要坐着洗澡
洗澡看似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琐事,但见微知著,其能反映出我国居家养老的一些困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已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于普林说,在这样的养老格局下,我们更要重视家居防跌倒工作,尤其是有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患共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肌少症、视力障碍等)老人、高龄老人、衰弱老人以及儿女不在老人身边的家庭,应积极做好适老改造,及时添置助浴辅具等。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供安全有保障的设施,让老人能够坐着洗澡及穿脱衣物。比如,使用稳固牢靠、抓地防滑、易清洁收纳的助浴椅。很多老人其实是因为担心跌倒、怕给家人添麻烦而抗拒洗澡,助浴辅具则相当于浴室里的‘安全带’,不仅能保障身体上的安全,还能为老人心理健康‘兜底’。”于普林建议高龄或衰弱老年人,不论是否有基础疾病,最好都要坐着洗澡;在具体人群方面,高龄或衰弱老年女性更需要坐着洗澡。“由于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断崖式下降,导致肌肉和骨质急速流失,不仅跌倒风险升高,发生骨折等严重损伤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于普林也强调,同样是“坐着”,但不推荐老人洗盆浴,因为进出浴缸时的跨越动作是“防跌倒大忌”。
此外,于普林建议,老人洗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洗澡时不要锁门,浴室内最好安装警报或呼救装置,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2.浴室最好宽敞、无杂物,保证光线充足,以免磕绊跌倒。
3.浴室地面最好采用防滑瓷砖,老人尽量穿着防滑拖鞋。
4.洗澡时间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水温应控制在37℃左右,以免长时间高温及高湿引起呼吸困难、身体脱水、血压升高、头晕无力等。
5.洗澡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最后,于普林提醒,对于因为行动不便、怕摔倒或着凉、不好意思麻烦家人帮忙而抗拒洗澡的老人,家人要给予充分的安慰,耐心劝导与鼓励,尊重他们的隐私,并教给老人安全洗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