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河南省禁塑立法起草小组成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高级工程师 刘东亮
本报特约记者 王灵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包装材料的行业,快递业对塑料制品的消耗量可谓巨大。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进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快递业仅胶带的年耗用量就达到近170亿米。2024年1月1日起,《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其提出,河南全省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如此严格的“禁塑”要求,将给河南快递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河南省作为人口近亿的第三人口大省,快递业务量逐年攀升,巨大的资源浪费及塑料污染问题不容回避。河南省禁塑立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塑料协会降解塑料专委会秘书长刘东亮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业禁塑管理试点其实很早就开启了。2020年,河南省在郑州、洛阳、濮阳、许昌4个试点城市的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2022年10月,省发改委公开征求意见,列出了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最终落实为今年开始实施的新政。
从试点到立法层面的全省推行,河南在加速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循环使用方面颇有决心。政府部门在禁令实施前已对全省可降解材料产业进行实地调研,认为河南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具备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替代能力。
由于“限用”和“禁用”有着完全不同的强制效果,新《规定》定然会给快递业带来一些挑战。刘东亮认为,这主要集中在“成本”方面。首先是包装成本有所提高,替代塑料制品的绿色包装材料,相对普通塑料价格更高,可能增加快递企业运营成本;其次是电商运营成本上涨,快递业是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成本上涨的一部分需要由电商或消费者承担,可能对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和忠诚度有一定影响。当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望在未来降低上述影响。
刘东亮表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有助于减少塑料在环境中的积累,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垃圾总量减少后,垃圾处理成本更低,城市垃圾处理压力降低,环境也能得到改善。单就快递业而言,这将促使其向更环保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机遇。
但禁塑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彻底淘汰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还有个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协会、媒体、民众等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禁塑政策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禁塑政策落实,同时出台政策,促进本地产业链降解产品标识的统一,比如加上地方标识、二维码等,便于人们识别真假降解袋,等全国统一禁塑后再进行调整;相关企业需加快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推动产业链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升级,提高可替代塑料制品的供给能力;媒体则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媒体平台增强公众对禁塑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大家支持并参与禁塑行动;行业协会需要发挥自律作用,引导塑料制品企业转型提质发展,主动使用符合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若有余力,还要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的研发。
限塑甚至禁塑是大势所趋。在刘东亮看来,河南快递业减塑具备基础条件,比如企业比较集中、方便管理、推行速度快,会比一般中型超市、五小市场(小食品经营及加工单位、小理发美容店、小旅店、小浴室、小歌舞厅)管起来更容易,实际效果也较好。禁令颁布前,河南邮政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河南邮政已推出多种绿色包装,如类型多样的轻装箱、免胶带纸箱、可循环箱,以及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可降解胶带等;推荐采用宽45毫米及以下“瘦身”胶带封装,使用一字、十字等打包法,既让包装减量,又能达到美观牢固、寄递安全的效果。上述所有举措,或许能为其他省市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共同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