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六组“药搭子”应对过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丘振文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李  勇

春天怕花粉柳絮、夏天怕螨虫滋生、秋天怕扬起沙尘、冬天怕冷气来袭……“过敏人”的烦恼恐怕只有自己知道。眼下正是各种过敏原活跃的季节,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为代表的抗组胺药是不少人的“救命药”。事实上,除了西药,中药在应对不同体质、不同类型过敏方面,也能见招拆招,临床常用六组“药搭子”。

麻黄与生牡蛎。中医认为,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麻黄辛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开宣肺气、疏散风寒、散邪透疹的功效。牡蛎咸寒,质地重坠,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麻黄与生牡蛎相配伍,一温一寒,一散一敛,并行表里,解表散寒、敛阴止痒的效果非常好。临床上,多以小剂量麻黄配伍生牡蛎治疗慢性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证属风寒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紫苏叶与防风。紫苏叶辛温偏燥,归肺、脾经,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和胃止呕之功。对食鱼蟹后引发过敏症者,用紫苏叶可解鱼蟹之毒。防风辛温偏润,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甘缓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具有祛风、止痒之效。两药配伍,可以增强抗过敏作用,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海鲜过敏导致的急性胃肠型荨麻疹,以及皮肤瘙痒症等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者。

鱼腥草与白鲜皮。鱼腥草辛而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的功效。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的功效。两药配伍,上下协同,临床多用于有皮肤红肿渗液、黄水淋漓、肌肤湿烂等症状的湿疹皮炎患者,有感染倾向者,以及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湿热内蕴者。

徐长卿与牡丹皮。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徐长卿和牡丹皮中均含有丹皮酚,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两药合用,相得益彰,可增强凉血活血、祛风止痒之功,常用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风燥血热的过敏性皮肤病。

五味子与乌梅。五味子和乌梅均为收涩药,五味子因“五味具备,酸咸为多”,故有其名,它可收敛肺气、补虚生津、宁心安神。乌梅味酸性平,具有敛肺生津、涩肠止泻的功效。两药合用,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具有较强的酸敛收涩之力,适用于慢性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兼有疲倦乏力、腹泻久咳、口渴多汗、失眠多梦等症状的患者。

黄芪与防风。黄芪性味甘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之证。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会出现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状。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使邪从毛孔排出体外。两药合用,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适用于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证属气虚不固、风寒侵袭者,有扶助正气、减少复发、巩固疗效的作用。

以上六组“药搭子”,使用方法均为水煎温服,但需提醒,使用前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以辨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