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 静
韩国《朝鲜日报》近日报道,首尔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专职医生人数确认为零,这是该院首次没有产科专职医生负责分娩等工作。在过去两年里,没有一个人申请该院产科专职医生职位,而且去年还在职的两名产科医生,如今已离职到学校任教。
韩国医学界人士表示,原本被赋予迎接新生命崇高使命的产科,现在已经成为医生们争相回避的头号科室,因为产科既辛苦,报酬又少。去年,一则判决震惊韩国产科届,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医学生对产科望而却步。2016年11月20日,韩国水原市一名孕妇发现胎动明显减少,到达医院后护士实时观察产妇,发现胎儿有宫内窘迫现象后,按照医生指示进行了监测和产前准备。凌晨1点多,医生仅用8分钟就完成了剖宫产手术。但产后医生发现胎儿因宫内窘迫等因素,发生脑瘫。随后,产妇家属将医生告上法庭。2023年5月,水原地方法院平泽分院判决产科医生向产妇赔偿1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39.6万元)。大韩产科医生协会发表声明称,在医疗水平有限、产前难以准确判断胎儿状况的情况下,医生已经竭尽所能采取紧急措施,法院给出这样的判决“太残酷了”。
目前,韩国每年培养新产科专业医生100人,不及20年前的一半。而且,很多产科医生进入医院后会选择去其他科室。统计显示,近半数(47%)学制4年的产科医生表示,未来不会从事分娩相关医疗服务,最大的原因是“担心医疗事故及后续赔偿”。韩国2018~2022年与妇产科有关的391件医疗纠纷中,40%与分娩有关。随着韩国人结婚晚、生育晚成为普遍现象,高龄产妇分娩风险加大,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随之增多。
目前,包括首尔大学附属医院在内的五大综合医院全部产科专职医生数量从2007年的20人,骤减到今年的9人。有产科医生表示,如果不解决产科医生的“三重苦”(收入低、经常出急诊、被诉讼风险高),即使医学生人数增加,也不会有人申请成为产科医生。
受韩国医生“辞职潮”的影响,不仅是产科,其他科室也面临医生供需失衡的危机。由于很多医学生选择留级,据预测,明年医生供需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外界普遍认为,韩国今后四五年内医生都会非常短缺,特别是如果由于培训时间未能达标而丧失考试资格,明年本应上岗的应急医学科、外科、妇产科专科医生等都将出现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