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针对司机、建筑工、医生、制糖工人,防范过劳导致身心伤害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 丰
为防止员工过劳死,改善职场环境,日本从今年4月1日起开始对运输、建筑、医疗、鹿儿岛和冲绳两县的制糖业四个压力较大的行业设置加班上限。
根据新规要求,卡车、公交车和出租车司机原则上加班工时上限为每个月45小时、每年360小时,若有特殊情况,年度加班工时上限可达960小时;建筑业工人原则上与司机相同,如遇特殊情况,年度加班工时上限为720小时;医生年度加班工时上限为960小时,如果为了维护地区医疗服务体系而不得不超时,上限调为1860小时;制糖业年度加班工时上限为720小时。
其实,日本很早就关注到了员工工作时间和压力问题。1947年颁布的《劳动基准法》规定,工作时间为一天8个小时,一周40个小时,超过即属于法定以外工作时间。但员工因过劳引发疾病甚至自杀的新闻仍频频见诸报端。2015年,刚刚进入日本最大广告公司“电通”工作一年的新员工高桥,因长期加班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自杀。24岁的高桥一个月的加班时间达100个小时以上,远超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的“过劳死”时间线——一个月加班时间超过80小时。此事引发日本社会高度关注,54%的受访员工表示,在过去一年里曾有过一个月加班超过80个小时的经历。
在舆论的推动下,201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劳动方式改革实行计划》,2019年以后陆续引入附带惩罚条例的加班上限规定。例如,在法律规定的8小时工作外,如果企业确实有加班需求,必须和员工签署加班协议,并提交劳动监管部门备案,同时为加班划定了红线——每个月不能超过45小时,每年不能超过360小时。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称,新规定执行后,运输、建筑、医疗等四个行业员工的工作时间将大大减少。此前,因工作时间过长,日本大型卡车司机时常发生安全事故。2022年,因工作负荷过大造成健康问题被认定为工伤的案件中,卡车司机人数最多。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地表示,新规定的出台有助减轻从业人员负担,但可能衍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打出租车变难了、送快递变慢了、新房无法如期交工等。日本政府估算,若不采取充分应对措施,日本物流领域在2024年和2030年度的运输能力,将分别出现14%和34%的缺口。冲绳和鹿儿岛的制糖业在冬春两季最繁忙,每个月加班达到100小时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企业的工作地点在偏远岛屿,未来想要招聘人手可能会更加困难。
限制加班也对员工工资产生了影响。日本工资30年不涨反跌,让很多上班族愈发感觉钱不够花,虽然也有升职机会,但就论资排辈的职场传统来说,很长时间也等不到大幅涨薪的机会。于是,加班成为贴补工资的一种选择,有些行业的加班工资超过基本工资。总部位于大分市的“樱花运输”是一家有70辆大型运输车的私营物流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司机担心劳动时间缩短,导致收入也跟着缩水。为了确保工资不下降,我们只好找货主(委托承运人运送货物并支付运费的组织或个人)谈判,希望他们能同意上调运费,目前有八成货主表示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