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肺癌大国,肺癌的发生率极高。在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
“目前在临床诊断中,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更为常见,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初诊时为III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介绍说,肺癌分期的划分,是基于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远处转移等因素,通常I期是指肿瘤局限于肺部,未出现转移。II期是指肿瘤已转移至邻近淋巴结。III期是指肿瘤已经转移至纵膈、肺外淋巴结等部位。IV期说明肿瘤出现胸膜转移、胸腔积液或肝、脑、骨等全身多处转移,所以III期非小细胞肺癌也被称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它处于早期和晚期肺癌之间。
“由于在III期这一阶段,癌细胞还没有突破肺区扩散到骨头、大脑等其他远处器官,因此III期NSCLC是可以接受以治愈为目标的根治性治疗。”陆舜教授谈到。
根据患者肿瘤的分布情况,目前III期肺癌的治疗分为可切除、潜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3大类,其中,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大多数,病程进展最为严峻。对于可手术切除的III期患者,其标准治疗方案是术后配合辅助化疗,进一步清扫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目的;对于潜在可切除的III期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的方案;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III期患者,如部分IIIA-N2、IIIB、IIIC期的患者,其首选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
“遗憾的是,尽管大量研究确立了同步放化疗是III期不可切除NSCLC治疗的标准方案,但此后同步放化疗始终无法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陆舜教授谈到,“而‘放化疗+免疫巩固’的治疗策略虽然可以大幅提升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足两成。”
此外,有据数据显示,EGFR基因在我国的突变率高达50%左右,远高于美国和欧洲地区的突变率。而对于这些驱动基因阳性(尤其EGFR突变)NSCLC患者而言,免疫巩固治疗的疗效则更不理想,加之这类患者较多发生脑转移,而现有治疗手段对控制脑转移的效果也欠佳。EGFR突变的III期不可切除 NSCLC患者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陆舜教授表示,随着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的陆续上市,EGFR-TKIs靶向治疗成为我国治疗EGFR突变的NSCLC的首选方案。这类方案在III期不可切除 NSCLC患者的应用也成为了国内研究的重点,未来将有望给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