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运动七式从头练到脚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  张瓅文  □副教授  刘  永

编者按:麦肯基疗法是得到多国临床实践验证、获得国际康复界认可的姿势疗法,由新西兰物理治疗师罗宾·麦肯基基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创立,主要立足于7字核心要诀——“平、抬、仰、弓、抱、捡、屈”。简单的7个字对应的姿势训练动作,可有效防治颈背腰臀痛,还能带来矫正脊椎错位、塑造强健下肢等额外健康效益。

俯卧平躺放松腰椎

“平”指俯卧平躺,平躺时双臂放在身体两侧,放松伸直,掌心朝下,头转向一侧,可用毛巾垫于脸下(如图①)。保持该姿势,做几次深呼吸,将全身肌肉完全放松,随后转为平缓呼吸。维持2~3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6~8组,每2小时做一组。期间为防止颈椎僵硬,可将头转向另一侧。如果腰部单侧疼痛或一侧疼痛比另一侧明显,可将臀部向疼痛较轻一侧稍微挪动。

俯卧平躺是麦肯基疗法中针对急性腰背痛的急救措施,同时可作为其他所有训练动作的准备动作。该姿势能放松脊柱周围的肌肉,改善腰椎僵硬紧绷,还能减少椎间盘压力。椎间盘是位于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组织,日常活动中,特别是坐姿或弯腰状态下会受到挤压,俯卧平躺可使脊椎得到放松,有利椎间盘修复。

上身抬起疏缓背痛

“抬”指肘撑上身抬起。在俯卧平躺的基础上,将手肘放在肩膀下方,小臂作为支撑,慢慢将上半身撑起(如图②)。做几次深长的呼吸,然后转为平缓呼吸,保持2~3分钟。

肘撑上身抬起动作可帮助增强腹部和背部肌肉,特别是核心肌群,有助改善不良姿势,舒缓急性下背痛及慢性背痛。若在练习时感到疼痛加剧,可增大双臂手肘之间的距离,将上半身倾斜角度调整至不发生疼痛的程度,或在胸部下方垫一个枕头稍作休息,疼痛减轻后再练习。

熟练后,推荐练习该动作的升级版本——眼镜蛇式,它可更深度地激活下背部。具体做法是,在肘撑上身抬起动作的基础上,双腿并拢,小腿90度上举,然后上半身保持不动,将下半身转向一侧(如图③)。停留大约5秒后回至中立位,放松片刻,再转向另一侧停留5秒。每侧各重复10~15次,动作尽量缓慢稳定,逐渐尝试将转动幅度增大,转动过程中保持均匀深长的呼吸。

撑手后仰矫正脊柱

“仰”指撑手上身后仰。它在“平”和“抬”的基础上继续进阶,仍以俯卧平躺姿势开始,随即将双手放在肩膀之下,慢慢伸直手臂,手掌作为支撑,在疼痛可忍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上半身撑起,使上半身往后上方仰,将背部尽可能伸展开,同时注意完全放松髋部及下肢(如图④)。在此姿势下保持1~2秒后,回至起始姿势,再重复这一动作,10次为一组,每天可练习6~8组。每次重复时,尽可能使后仰的幅度渐渐增大,有助腰背部伸展至最大程度。

相比于手肘撑地后仰,手掌撑地有更大的支撑面积,身体重量由整个手掌和手腕支撑,可以更深入地伸展脊椎,有助维持脊柱的自然曲线和对称性。

颈背反弓松解脖僵

“弓”指站式反弓,具体做法是,两脚自然分开,身体直立,将双手手掌放在腰后部,拇指朝后,四指朝前,双手作为支点,将躯干尽量向后弯曲,头颈跟着后仰,使身体看起来像竖弓(如图⑤)。停留几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天练习6~8组。

发生急性腰背疼时,无需瑜伽垫或床,站着练习站式反弓就可有效缓解,还可取得放松颈椎的额外功效。通过向后弯曲脖子和躯干,该动作能减轻长时间弓腰驼背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还可放松颈部肌肉,促进颈部血液流通,有助减少肩颈区域的慢性炎症,促进组织修复。该动作尤其适合长期久坐的办公族和学生群体,伏案工作间隙不时做一次,可有效预防疼痛。

对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引发不适和疼痛的人群,推荐练习形似横弓的动作——臀桥,该动作能有效预防或减轻坐骨神经痛。练习时平躺于瑜伽垫上,双下肢屈髋屈膝踩住垫面,然后慢慢把臀部抬起,使身体侧面看起来呈一直线(如图⑥)。保持30~60秒,练习5组。抬起臀部过程中可尝试前脚掌离地、脚跟着地,将发力感更多集中于臀和腿的后侧肌群,感觉困难可适度增大双脚距离。

双手抱膝拉伸臀部

“抱”指仰卧抱膝,即平躺于瑜伽垫或床上,双腿并拢屈膝,双手交握抱住双膝,将膝盖慢慢拉向上半身,使之尽可能贴近胸部(如图⑦)。保持1~2秒后放开双腿,回到起始姿势。重复5~6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4组。

通过将膝盖拉向上半身使之贴近胸部,该动作可有效舒展身体后侧挛缩的肌肉,使之恢复弹性,还能充分拉伸臀部肌肉,尤其是臀大肌,可缓解久坐或长时间运动引起的臀部肌肉疲乏酸痛。

与之相似的死虫式也是一个不错的训练动作,在舒缓臀痛的同时,还能强化核心肌群,提升躯干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具体做法是,平躺于床上,双腿屈髋屈膝90度,双手向上举起,右腿向前下放伸直的同时,左手向后下放伸直(如图⑧)。随后换左腿和右手下放,左右交替练习。

弯腰捡物收紧核心

“捡”指坐捡脚踝,即挺直躯干坐在凳子上,双脚自然分开,尽量保持大腿与地面平行,缓慢向下弯腰,双手抓住脚踝或触碰到地面后(如图⑨),立即恢复至初始姿势,再重复弯腰动作,弯腰幅度逐渐增大。重复5~6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4组。

练习该动作时,身体折叠式前屈,需依赖核心肌群来支撑和控制身体姿势,腰背部肌肉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拉伸,然后在恢复过程中得到收缩。这种拉伸和收缩的交替可有效激活和刺激核心肌群,提高肌肉紧致度,帮助舒缓腰部紧张疼痛。此外,身体前屈过程中压迫腹部,还可轻度刺激消化系统,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肠胃健康。

屈身成桥强健下肢

“屈”指站立屈身,具体做法是,双腿分开自然站立,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向前弯腰,保持双腿垂直地面,双手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向下伸直(如图⑩),随后迅速返回初始姿势,再重复向前弯腰动作。重复5~6次为一组,每天练习1~2组。每次弯腰尽可能增加幅度,使手指尽可能靠近地面。

该动作可拉伸和放松下半身肌肉,特别是大腿后侧(腘绳肌)和腓肠肌,有助增强肌肉活性和伸展性,塑造强健下肢;同时能改善下肢血液供应,减轻下肢疲劳感;通过保持双腿垂直地面和双手向下伸直的姿势,还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能力。

站立屈身可进阶为站姿俯身手碰对侧脚尖的训练动作,能更大程度地拉伸腿部肌群。具体做法是,在做完 站立屈身动作,腰背部得到一定伸展后,以左手去触碰对侧右脚脚尖(如图⑪),做完还原至站立姿势,再以右手触碰左脚脚尖。多次交替重复,每次触碰都尽可能向地面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