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居民向往中小城市

本报驻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特约记者     潘秋辰   青   木    陈家村    汤志华 

厌倦了大城市的拥堵和喧嚣,人们开始向往小城市更加轻松便捷的生活。近年来,无论是评选“宜居城市”还是“幸福地区”,中小城市一骑绝尘,频频登上宜居城市榜首。它们以房价低廉、教育可及、风光秀美、交通发达、娱乐丰富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旅游和移居。不断流失的人口让大城市感到了危机,纷纷向中小城市“取经”,积极解决“城市病”,在宜居性上做出改变。

中小城市频登宜居榜首

最近,美国Niche网站结合官方数据,在考虑负担能力、住房市场、社区多样性、公立学校、步行便利性等多重因素后,从230个城市、超过1.8万个地方中,评选出“美国最宜居十大城市”。上榜的伊利诺伊州内珀维尔、德克萨斯州伍德兰兹、马萨诸塞州剑桥、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德州普莱诺等10个城镇,无一例外的都是中小型城市。有研究表明,40%的美国人更喜欢农村郊区而不是大都市。

在日本,人口规模小的城镇更受青睐。2019年以来,日本每年对47个都道府县进行“幸福都市”调查,榜首几乎年年都是小城市。2023年排在首位的是长野县的原村,人口只有7733人。东京中央区则相对靠后,排名第20位。2022年和2021年连续排名第一的埼玉县鸠山町,只是个拥有6071户家庭的小镇。日本许多宜居小城人口都不足2万,却吸引了不少人移居。

英国的中小城镇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经过历史积淀成长起来的传统小镇,比如剑桥、牛津等历史小镇;第二类是田园城市,这里的社区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第三种是战后新城,英国政府大约建了32个战后新城;第四种是英国政府正在倡导的城市郊区小镇。有民调机构调查显示,今年,约克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最佳城市,爱丁堡排名第二,伦敦位居第三。其他上榜的前十名城镇中,不乏剑桥、牛津、布莱顿、朴次茅斯等中小市镇。

德国最近开展了一项“幸福地图”的全国调查,综合了住房成本、治安环境、基础设施和繁荣程度等指标后评估发现,德国中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比大城市居民更高。幸福感最高的10个城市里,卡塞尔位居第一名,埃尔福特、亚琛、基尔和克雷菲尔德等中小城市紧跟其后。超过一半的卡塞尔人(55.3%)表示他们对生活非常满意,而其他受访城市的居民平均满意度仅为41.8%。令人意外的是,柏林、慕尼黑等大城市甚至没能挤进前十。尽管这些大城市收入高、生活质量高,但调查显示,那里的人们幸福感只有中等水平。

卡塞尔市市长斯文·舍勒表示:“当地居民比德国其他地方都生活得更快乐!”德国柏林健康学者莱蒙德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卡塞尔的幸福指数为7.8,其他城市比卡塞尔落后近1分,虽然分数差距看起来不大,但这相当于“健康人”和“健康状况不佳的人”之间的差异,城市幸福指数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比城市繁荣指数更重要。

小城市有多种优势

为何人们如此青睐中小城市?一些城市专家认为,大城市高昂的住房成本,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很容易引发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以及精神问题,再加上疫情期间外出机会减少,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慢慢把目光聚焦到一些山清水秀、配套设施完善、福利制度良好的小城市身上,寻求舒适安逸的精神家园。

住房条件友好。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城市活力满满,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涌入。但随着生活成本飙升,2010年开始,城市居民开始向郊区和较小的都会区迁移。美国人对理想生活的界定就是一栋大房子,而能满足这个愿望的,只有郊区和小城市。于是,很多在纽约工作的人,把家安在了新泽西州;很多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上班的公务员、医生、教授,把家安在了洛克维尔。德国人也认为,小城市的低房租很有吸引力。从柏林搬到卡塞尔的卡特琳对记者说,他们一家三口在当地租了80多平方米的公寓,每平方米租金才8欧元,远低于柏林的18欧元,当地其他物价也低于柏林等大城市。

自然环境优美。中小城市远离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环境污染,自然风光十分优美。记者曾多次到访德国黑森州的卡塞尔市,第一印象就是城市绿地特别多,大型城市公园比比皆是。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卡塞尔每位居民拥有23.42平方米绿地。尤其是威廉高地公园,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当地人很喜欢在公园内骑车、步行,坐在草地上聊天、野餐。日本长野县的原村,海拔在900~1500米,常年温度适宜,是绝佳的避暑观光小镇,更以美丽的星空视野而闻名。一开始,很多人为了观赏夜晚的星空而来,来之后又被这里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未被污染的空气所吸引。

工作机会很多。许多人可能担心中小城市距离大城市远、找工作难,卡特琳对记者说,德国的各类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工作机会很多。而且现在居家办公的不少,交通也极其方便。美国的很多跨国公司总部也都在中小城市。美国第一大银行美国银行的总部并不在纽约,而是在东南部一个不太著名的中等城市夏洛特;波音、微软、亚马逊的总部也不在闻名遐迩的旧金山,而是在西北小城西雅图。

基础设施完备。在英国,几乎每个中心城市附近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小城镇。发达的公共交通设施、完善的水电供应系统、功能齐全的医疗服务系统、满足民众需求的综合超市和快捷方便的邮储系统等基础设施,都为小城镇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优质服务,吸引众多民众和企业在小城镇落户和定居,保证了人口发展的稳定性。

文娱活动丰富。很多小城市的生活并不单调,全年各种活动层出不穷。比如,英国约克自罗马时代以来就是文化中心,拥有欧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街道。新旧建筑罕见地和谐共存,保持着持久的历史魅力,多元化与包容,能让异乡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城内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音乐节、时装周、圣诞集市等,在这座城市中居住,也不会感到无聊。

教育资源优质。在英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几乎都集中在小城镇。全球知名的牛津小镇、剑桥小镇、温莎小镇、牛顿小镇等,无一不是精英荟萃之地,“教育小镇”的名号享誉全球。例如,牛顿小镇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蓬勃的社区经济、良好的治安环境和深厚的教育底蕴闻名遐迩,医生、律师、大学教授、高级白领等精英人才将其作为首选居住地。

移居政策优厚。一边人们青睐小城市,另一边小城市也在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们来定居。日本原村定期在东京举办住民募集说明会,如果在原村当地买房的话,会有100万日元的补贴额度和50万日元以内的装修补助,创业还会有补助金和女性就业支持金。长野的社会福利制度更是全日本有名,自2012年开始,高三年级以下的孩童都实施免费医疗,老人则按年龄段减免医疗费;2019年起,3岁及以上儿童免托儿费,并附带专门的育儿顾问,解决父母育儿的担忧和不安。这些优厚的福利制度吸引着更多人慕名而居。 

借鉴小城,大城市“取长补短”

近年来,美国大城市人口流向中小城市的越来越多。人口普查局统计,2023年,约有26.6万名大城市居民搬到了人口在25万至100万之间的地区,约29.1万人搬到了人口在25万以下的地区。美国国内移民的流失主要集中在人口超过400万的大城市,纽约市失去了20.4万居民,洛杉矶失去了11.9万人,芝加哥失去了6.4万人。但是,美国大城市似乎并没有因为中小城市的兴起,而迫使自己做适应性变化。

一些国家的大城市则已经开始发现问题,并感受到危机。德国健康专家莱蒙德指出,德国许多大城市虽然富裕,但面临着治安失序、社会孤立、基础设施超载和住房市场困难等问题。特别是疫情后,人们开始向往中小城市和农村生活。这说明,相比繁荣,医疗保健、收入物价比、自然环境、教育政策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近年来,德国许多大城市借鉴中小城市的发展经验,遵循城乡平衡的原则,开始多建城市绿地、建设卫星城等。特别是卫星城建设,一定程度上纾解了大城市拥堵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随着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加剧,城市土地空置率越来越高,为留住城市居民,东京开始扩大就业优势,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并在2017年修订了《城市绿地法》,通过种植植物进行绿化,建设大型绿化公园,增加城市自然景观的数量,以提高城市吸引力。近年来,日本更是利用准卫星城市交通网,拓建市郊列车或新干线,满足更多人白天在大城市工作、夜晚回到小城市休息的通勤需求,让更多人可以生活得更加轻松惬意。

英国首都伦敦虽然是热门城市,但因为房价和生活成本太高导致幸福感很低。伦敦近年来开始发挥自身在教育资源和就业方面的优势,2016年3月公布新版《伦敦规划》,确立了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创意伦敦”概念,推动伦敦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投入了4亿英镑支持肖尔迪奇地区发展科技城。自此,思科、英特尔、亚马逊、彭博、推特、高通等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互联网公司陆续进驻,肖尔迪奇因此成为欧洲成长最快的科技枢纽。英国还在城市更新立项、设计、改造中嵌入可持续性环保理念,充分考量城市景观视线、城市廊道等需求,合理布局公园、森林等绿色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