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网购药开方太随意

本报记者    钟财芬

药品种类繁多,比药店和医院还便宜,无需繁琐的挂号、问诊、缴费、取药等环节,从下单到收货仅半小时……当下,网络购药以其快捷的特点,成为公众十分依赖的购药模式。然而,数秒下单、自选病史、无方拿药等不规范购药行为深受诟病。尽管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措施予以规范,但相关乱象仍未根除,网购处方药监管任重道远。

记者在一家网上药房买到20盒抗生素

阿莫西林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许多人有个头痛脑热就习惯来两片。事实上,这一家庭常备药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滥用可能带来过敏、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还可能损伤肝脏等多个器官和免疫系统,甚至产生耐药性。作为抗生素药物,阿莫西林用法用量本应受到严格限制,但在电商平台,记者轻易就能买到20盒。

在一家名为“恒健大药房旗舰店”的淘宝店铺,阿莫西林一次最多可选购5盒。记者在开方环节,随便以“咽炎”为病史,一名声称“擅长眼底疾病诊治”的“龙门现代医院互联网医院耿庆森医生”,数秒内就为记者开具了电子处方。当记者询问“最多可以吃几天”,却收到“不提供在线问诊”的回复,随后记者就收到了平台催促付款的信息。记者又分别以“上呼吸道感染”“牙周脓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由,在同一店铺又下单15盒阿莫西林,短时间内多个订单均通过审核,并开始发货。记者在美团、京东等购药平台上操作后也发现,数十秒内就能成功下单多盒阿莫西林。

开方购药如此“便利”,引起不少消费者的警惕。河南居民汪先生表示:“网上买处方药时,对方嗖嗖发来几条消息,让我点个确认,处方就开好了。这速度快得不像是真医生,倒像是机器人自动回复。”北京陈女士则对处方药审核的随意性感到担忧。她在京东“便民找药服务”平台购买主治癫痫的处方药“拉莫三嗪片”时,店铺客服仅在电话里口头和她确认了“以前是否吃过这个药”,就直接为她安排了发货。

网购处方药乱象不止于此。我国《处方管理办法》规定,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处方。但在淘宝、京东、美团三大电商平台,记者均以“皮肤局部麻醉”“针刺麻醉”等为由,成功下单超7天用量的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气雾剂”。不少消费者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奇葩”购药经历:买心内科的药,却是骨科医生开方;想开点提高免疫力的药,却被诊断为“智力低下”;有的自己开不到处方药,上传他人处方后,却成功下单。

轻则头痛呕吐,重则肝肾损伤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郑雪倩介绍,目前互联网处方药销售运营模式主要包括4种,即实体医院主导模式(实体医院通过自办的互联网医院开展线上诊疗售药活动)、医药分离模式(线上零售药店依据实体医院开具的处方售药)、电商平台主导模式(电商平台企业通过自办的互联网医院开方售药)、电商平台处方药零售模式(线上零售药店负责售药,处方委托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开具)。

“目前的不规范现象主要在于后面两种模式。”郑雪倩解释,一是因为没有实体医院把关,开方医生和审方药师的资质无法保证,且互联网医师和药师多点执业的情况较多,不一定能保证每单处方药销售环节都完整合规。二是线上平台更注重利益,为节约成本和促销,不排除雇佣无资质人员、人工智能开方、超适应证售药和无方售药、捆绑销售处方药等违规行为,使处方审核流于形式。

“处方药审核只是走形式,会带来极大隐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药师苏娜表示,按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处方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检查结果,严格确定使用方法和剂量。”苏娜强调,线上问诊有局限性,医生看不到患者,本身就容易误诊,如果药师审核再不到位,轻则诱发头痛、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重则产生肝肾等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此前就有不少因滥用、错用处方药导致伤害的案例。有家长自行购买激素类眼药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给患有结膜炎的孩子使用半年,导致孩子双眼视神经萎缩,差点失明;有年轻女孩因痛经自行购买处方药“秋水仙碱片”,过量服用后抢救无效死亡。“互联网医疗具有匿名性、远程性,这使得此类医疗事故处理起来更棘手,患者往往需要独自承受由此带来的伤害和损失。”郑雪倩表示。

监管还需进一步细化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互联网医疗的监管,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等。“这些文件的出台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省级卫健部门相继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督平台。”郑雪倩举例,湖南在2021年9月开始上线覆盖全省的处方流转与监管平台,通过上传医院(包括互联网医院)、医保结算和药店零售的处方信息,实现了从出诊、开方、药品质量到用药反应的全链条监测管理。

“但监管依然存在薄弱之处。”郑雪倩表示,目前,资格审查、真实性认证、处方管理、药师审方、医保支付、药品标识的编码和可追溯、药品保管安全、处方留痕可追溯、信息系统安全、纠纷处理等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与缺失;处方药线上销售各环节的监管主体、责任、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对于参与处方药网络交易的医院、平台、药店、药企、物流公司等,评价考核和准入退出机制还不健全。

郑雪倩建议,除了针对上述薄弱项细化管理外,卫健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医保部门等还应共同承担起诊疗管理和药品管理的责任,建立起共联共享、实时监测的信息对接和监管网络体系,打通信息壁垒,提升全流程监管的效率与效果。电商平台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配合处方监管工作,做好入驻药店和药品的质控管理,配备数量足够、资质合格的医师与药师开方、审方。对于违规电商、药店、医师、药师,应按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平台售药资格、药店销售资格、医师药师的执业资格;曝光违规行为,将相关机构或人员列入失信名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苏娜提醒,购药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线下初诊,有需要时再考虑通过网络平台复诊、开方、购药,但应选择合法的销售平台;二是慎重使用处方药,核实平台、医师、药师资质,病情无法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或药师帮助;三是购药后,仔细核对药品外观、名称、规格、保质期、储存条件等,留存好网上咨询、购药的记录与凭证,以便事后追溯和维权;四是病情复杂者或特殊人群,如老人、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儿童等,谨慎网上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