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国产无菌包装迎来发展机遇

受访专家: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丁雪佳,本报特约记者  王为民

超市里的袋装常温牛奶,有时会被专业人士称作“利乐枕牛奶”。利乐是瑞典一家公司,以独特的包装技术,曾在全球范围内垄断了90%以上的无菌包装市场,在中国市场上,这一比例一度高达95%。如今,国产无菌包装企业正在奋起直追,但仍难撼动以利乐为代表的国外品牌。

国产占有率仅为两成

无菌包装是一种能在无菌环境下将产品包装起来的技术,可以确保内容物在无需冷藏的前提下,免受微生物污染,常应用于食品、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食品领域的液态奶和非碳酸饮料应用无菌包装最为广泛。

无菌包装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1913年,丹麦人研究出牛奶的热杀菌技术,并于1921年取得牛奶无菌保存加工方面的专利。此后,经过美国、瑞典等国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到上世纪5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第一台无菌充填装置,无菌包装系统基本成形。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无菌包装行业市场分析及未来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国际无菌包装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布局,一直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的数据显示,国内液态奶无菌包装市场上,瑞典利乐占比61.1%,瑞士SIG康美包占比11.3%,国企巨头纷美和新巨丰加在一起仅占21.6%,其他厂商占比6%左右。

“现阶段,国产无菌包装与国外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雪佳说。以利乐为例,其拥有从原料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体系,几乎每个环节都远远领先于国内企业。比如原材料端(主要指包材),利乐包材类型丰富,而国内企业只有原纸、铝箔基本实现国产,PE原材料等仍要依赖进口;再比如无菌灌装系统,因技术壁垒很高,国内尚无法完善解决稳定性、灌装速度等技术问题。

起步晚,要补短板

国产无菌包装的发展劣势与其起步较晚直接相关。在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已经打响市场知名度之时,国产包装技术尚在起步阶段,不得不将市场拱手相让。而当国内企业开始奋起直追,国际企业已经获得很高的市场认可度,占据竞争优势。

丁雪佳说,就国产无菌包装的发展现状而言,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技术不够成熟。国产无菌包装灌装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显不足,故障率较高。许多国产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需要大量人工干预,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在一些前沿领域,国产设备的更新升级速度也相对缓慢,难以跟上国际水平。此外,因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许多高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较高。

研发人才相对短缺。多数企业在科研创新上的投入偏低,与国内科研机构的合作也不够紧密,以致科研力量和资源整合不足,影响了技术突破。高端技术人才和专业研发人员的短缺,也制约了技术创新和发展。

缺乏质量标准和规范。国内无菌包装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国内无菌包装设备和材料的检测、认证体系也相对薄弱,难以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特别是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同,最终造成了包装质量的参差不齐。

潜在市场巨大

丁雪佳认为,当下国内无菌包装企业已迎来发展契机。一方面,我国依法在2016年对利乐进行了反垄断处罚,并在2022年修订《反垄断法》,要求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利乐在2003年前申请的专利目前均已到期,到2030年还将有超过100项围绕灌装机和无菌包装构建的专利到期,这意味着,国内无菌包装企业有可能在无菌包材以及无菌灌装领域,实现部分技术突破。

此外,国家相关部委已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支持无菌包装行业的发展。以新巨丰、纷美包装为代表的国内无菌包装企业,凭借自身技术、产品质量,以及性价比高的特性,通过与国内大型乳企绑定的方式,已实现市场份额的迅速提升。

《报告》预测,由于近年来我国市场对液态奶需求的增加,无菌包装市场实现了扩容。益普索调研数据显示,液态奶和非碳酸饮料造就的无菌包装市场总量超过1100亿包,且每年均增速超过10%,年增长超过100亿包。而在方便食品细分赛道,无菌包装米饭可能成为行业新宠,无菌包装有可能因此获得更大的潜在市场。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丁雪佳建议,企业首先要以包材为突破口,着力拓展包材类型,因为相对其他技术,包材的技术壁垒较低,但利润更集中。其次要拓展产业链。国内企业可以学习利乐先进的产业链布局,打造更适用于国内消费传统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链下游及消费端的黏性,借助液态奶市场扩张的东风,逐步提升自身市场份额。目前,国内两大巨头中,纷美包装绑定了蒙牛,新巨丰则牢牢“抱紧”了伊利。最后,提高标准化水平。无菌包装行业亟待进行标准化建设,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同时,国内企业也应主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控制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