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运动猝死防与救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皮  彭  □教授 王  艳

编者按:近日,中国羽毛球小将张志杰在比赛中猝死,这一事件在让人悲痛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对运动猝死的关注。事实上,运动猝死并非运动员专属,普通人也可能面临这一问题。本期,我们深入解析运动猝死相关知识,希望减少悲剧发生。

多数都有潜在疾病

运动猝死是与运动相关猝死的简称,常指运动员、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短时间内(一般为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运动猝死主要分为心源性猝死(心脏原因导致)、非心源性猝死(非心脏原因导致)和创伤性猝死(外力撞击或严重创伤导致),其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源不完全是运动本身,具体包括:

患有潜在疾病。最常见的是存在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在剧烈运动时会诱发心源性猝死,导致了70%~80%的猝死案例。此外,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肺栓塞、哮喘急性发作等则可能引发非心源性猝死。

运动强度过高。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从而引发心脏问题。

运动方式不合理。缺乏科学的热身和冷身运动,或突然停止高强度运动,可能诱发心脏骤停。

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高温、寒冷、湿度过高等环境条件会对心脏和身体造成额外压力。

心理应激反应过大。情绪激动、心理压力过大时,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会升高,使心肌细胞兴奋性明显上升,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同时会使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增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从而诱发猝死。

预警信号务必警惕

尽管运动猝死的核心特征是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猝死前身体可能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这些信号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求救信号”,包括如下几种:

胸痛或胸部不适。这是最常见的信号,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或憋闷感,这类感觉有时还会蔓延到左侧肩、手臂、背部、颈部、下巴等部位。

呼吸急促。异常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窒息感。

心悸。心跳可能异常快速、缓慢,或觉得突然漏跳一拍。

头晕或晕厥。头晕、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甚至短暂失去意识。

疲劳和虚弱感。运动中或运动后感觉异常疲惫和虚弱,超出以往运动后的正常感觉。

恶心或呕吐。伴随头痛、头晕等症状出现恶心、呕吐或腹痛。

出汗异常。在非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伴有面色苍白等。

不同原因导致的猝死前兆信号可能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心源性猝死通常伴有胸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而非心源性猝死如脑血管意外,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或意识不清等。当出现上述任何一种信号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运动,避免继续增加心脏负荷;2.停止运动后,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3.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告知身边的人,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援助;4.不确定病因情况下,避免进食和大量饮水,以防加重症状;5.详细记录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和发作情况,帮助医生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6.不应自行服用任何药物,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掩盖症状。

现场施救争分夺秒

运动猝死常见症状包括意识丧失、无呼吸或呼吸微弱、无脉搏、心脏停跳、皮肤苍白或青紫、抽搐等。在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脑组织因缺氧开始受损,超过4分钟,脑细胞会迅速坏死,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因此,当身边有人出现运动猝死症状,应迅速把握“黄金4分钟”,通过以下步骤急救。

步骤一:确认有无意识、脉搏和呼吸。轻拍患者肩膀,呼喊其名字,确认其是否有反应;检查判断患者有无脉搏和正常的胸廓起伏。

步骤二:拨打急救电话。若患者无反应且无心跳、呼吸,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简明扼要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情况和地点。旁边有人时应指定一人打电话,自己抓紧时间做下一步。

步骤三:进行心肺复苏(CPR)。使患者仰卧在平坦坚硬的地面上,检查、清除口腔内异物,打开气道(仰头抬颌)。进行胸外按压,双手重叠,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垂直用力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深度约为5~6厘米,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与此同时,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果未受过专业训练,可只进行胸外按压)。

步骤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果现场有AED,应立即取来使用。打开AED的电源,按语音提示进行操作,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合适位置,在AED自动分析心律期间,确保所有人不接触患者身体;如果AED检测后提示需要电击,按下电击按钮除颤后继续进行CPR。

步骤五:继续急救直到专业人员到达。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应不间断地进行CPR以及AED操作。

高危人群加强防范

运动猝死较为罕见,下列人群相对更易发生,应提起警惕。

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心血管病史者。一级家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有心脏病史,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猝死史,或自身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运动猝死发生风险更高。

中老年人。年龄增长会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中老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运动。

久坐不动者。平时缺乏运动,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心脏负荷过大,诱发猝死。

肥胖者。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肥胖者,运动中风险更高。

有不明原因晕厥史者。曾经发生过不明原因晕厥,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晕厥的人,应格外小心。

运动前存在熬夜、酗酒、吸烟、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行为,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和反应能力,增加猝死风险。此外,没有充分热身的情况下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运动时存在剧烈的情绪波动如过度兴奋、紧张或愤怒,也可能诱发心脏问题,增加猝死风险。

十点建议千万牢记

要远离运动猝死风险,需在运动前、中、后各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运动前做好以下三点。

健康评估。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明确是否适合进行高强度运动。

科学规划。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计划,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

避免不良习惯。确保运动前不熬夜、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运动前24小时内避免吸烟、酗酒和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运动中做好以下四点。

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逐步提高心率和身体温度。

控制强度。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长,避免过度疲劳和心脏负荷过大。

监测身体反应。随时关注身体信号,如有胸痛、头晕、心悸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确保水分供应。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水,补水最好少量多次,每小时总饮水量不超过600毫升。

运动后做好以下三点。

缓慢冷身。运动结束后进行5~10分钟的冷身活动(如拉伸运动),缓慢降低心率,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引发心脏问题。

放松休息。运动后适当休息和放松,帮助身体恢复。 及时就医。若运动后出现持续不适,如胸痛、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