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废弃肝”为5岁孩子续命

本报特约记者  卿 俊

5月21日,一位患者因病切除的“废弃肝”,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张宇教授团队的匠心妙手下“变废为宝”,经过辅助性肝移植,为一位生命垂危的5岁患儿带来新生。

雯雯(化名)今年5岁了,本该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却因为患有门静脉高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贫血、脾功能亢进等疾病,身体非常虚弱,还经常吐血,生命危在旦夕,肝移植是救命的最好办法。虽然求医的过程艰难曲折,但雯雯一家从未想过放弃。近日,雯雯又一次因为吐血住进了四川省人民医院。

34岁的索先生来自青海玉树,今年被诊断为右肝泡型包虫病,且病灶逐渐长大,不久前来到张宇的门诊就医。张宇发现,患者的包虫主要位于右半肝,但病灶已紧贴左肝重要肝内管道,需要尽早通过手术切除。张宇敏锐地发现,若将索先生切除下来的病肝重建,或许还能用。随后,经过多学科讨论,张宇团队提出了一个想法:索先生切除的废弃右肝能否分离出一个未被病变侵及、功能完整的肝段给患儿做肝移植?

这个发现让医生团队非常兴奋,不过,他们先要征求患者索先生的同意。在详细了解手术流程以及自己能救治一位情况危急的女童后,索先生欣然地答应捐献自己的“废弃肝”。患儿家长也在了解手术流程后,满怀感激地签下了手术同意书。该手术方案在实施前,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为了这场变“废”为“宝”的特殊肝移植手术,四川省人民医院组建了多学科医护团队。在手术中,索先生的“废弃肝”被成功切除,并迅速在体外经过重建修复,形成一个新的小肝脏,移植到患儿体内。

“由于重建修复的小肝脏只有200余克,不能满足孩子的肝功能需求,所以我们保留了孩子原来的肝脏,将新的小肝脏移植到脾窝部位,这样既能保留孩子原有肝脏的功能,又能大大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概率,一举多得。”张宇说。

目前,索先生手术后恢复良好,基本恢复了正常活动。雯雯术后也在稳步恢复中,肝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移植肝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