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医生有三种身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胡大一

医学是充满人文内涵、以人为本的科学,医生面对的是患病的人,是极其特殊的职业。我从医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理解着“医生”的身份定位。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三种身份。

1.实践者。医生只要是在看病,就是在临床实践当中。

2.教育者。医生要带学生,培养下级医生,同时有责任做公众健康科普教育。不要把“健康教育”局限于上电视、做节目或者开设健康大课堂。实际上,医生每天都在做健康教育。医生每天的日常工作,无论查房还是看门诊,在对患者的治疗和处方当中肯定不只是药物和技术,还应做好健康教育。

你接诊了一位吸烟的心肌梗死患者,给他做了支架,还应该跟他讲清楚,“不能再吸烟。吸烟以后心肌梗死会再发,而且支架容易长血栓。”

你接诊了一个肥胖的青少年,他天天喝含糖高的饮料,你就有责任和他父母及本人谈,“应该控制体重,少喝甜饮料,否则长大以后,不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增加,患癌风险也增加。”

3.探索者。学医、行医无止境。时至今日,我们面对的仍然是大量的未知数,真正能够找到病因、能够根治的疾病寥寥无几。医生的一生更多的是在探索。医学前辈张孝骞教授有句名言:医生在终生的医疗实践当中都应怀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没有一个简单的患者,每个患者都有其特殊性,对其的诊断治疗都应非常认真、仔细。

这一点我从自己带学生的经历就深有体会。以射频消融(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为例,前面122个患者都很顺利,到第123个就出现了并发症,而且出现了房室传导阻滞,最后不得不安上起搏器。总结教训,大家开始做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因为没有经验,一个个看得很仔细,准备得很充分,把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补救措施都考虑得比较到位,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到第123个,大家觉得经验多了,而且看到患者是左侧旁道,认为左侧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性很小,便疏忽大意,可恰巧在这块就出现了问题。

做医生真是不敢有任何的轻敌和粗枝大叶,对每个患者都要认真对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