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全国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郑玉玲
本报记者 施 婕
过去,人们谈癌色变,但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即便是中晚期的癌症患者,通过合理治疗,也有可能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潜在治愈。国家癌症中心今年初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显示,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稳步提升,已达到43.7%。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已经成为我国肿瘤诊疗的主要手段,不仅疗效好,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全国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郑玉玲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领域深耕数十载,形成了一套“中医思维为根,顾护正气为本,攻补兼施为纲,综合辨治为目”的诊疗思路。
以父亲为榜样,练就妙手仁心
在郑玉玲的从医道路上,父亲是她的第一个领路人。“我父亲是一名中医,内科、外科都看得很好,经常有家住几十里外的患者上门求医。每当病人来我家,我只要不上学,就会站在父亲身边看他如何治病。”郑玉玲回忆,父亲对病人很和蔼,无论病人从哪里来、从事什么职业,他都一视同仁。有时病人病重不能来,父亲就会到病人家出诊。这些经历,让郑玉玲很受触动,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学医的种子,她立志要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
1970年,郑玉玲被分配进商丘面粉厂,成为一名厂医,5年后如愿进入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入职商丘地区卫校(现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任中医教员,主讲中医诊断学和中医内科学。1978年她进入临床,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和疑难杂症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回想刚开始从事临床医学时,面对复杂的病情、紧张的工作节奏、不治离世的患者,郑玉玲曾倍受打击,压力巨大。“当时收治的近五十张床的病人都是晚期肿瘤患者,每天我都要查房、看病,跟他们打交道,有些患者治着治着就恶化了。”每个患者离世时,她都会悄悄落泪,由于接受不了,甚至有过换科室的念头。但她转念一想,肿瘤患者更需要医生的关怀,肿瘤科也更需要医务人员,于是,郑玉玲咬牙坚持了下来。她一边努力调整心态,一边不断精进医术,尽心尽力治疗患者。
在长期的学习探索和实践中,郑玉玲积累了丰富的肿瘤防治经验,找她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今,郑玉玲年门诊量约7200人次,患者来自包括河南在内的26个省份,复诊率高达72%。每次坐诊回来,不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查阅学习古今中外治疗肿瘤的经验和办法,及时了解和掌握肿瘤防治的新动向。
防治肿瘤是一场中西医合力的马拉松
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增加。“尽管我国在肿瘤防治上投入很大,对肿瘤的治疗已有很多规范方案和诊断,但从统计数据可见,恶性肿瘤仍然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预防+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降低癌症负担,护卫人民健康。”郑玉玲表示。
中医学认为,身体长期受诸多不良因素影响,会导致阴阳不平衡、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使“虚、毒、痰、湿、瘀”等多种病理产物胶结于局部,进而产生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列为慢性疾病行列,说明其形成历时长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虚实夹杂’的特性。肿瘤一旦形成,其诊疗、预后不仅复杂,而且漫长。”郑玉玲强调,防治肿瘤的核心是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做好“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音chài,指病愈)后防复”。具体到诊疗环节,应结合患者的病性、病位、病势、病期,综合辨证。
经过40多年的临床累积,郑玉玲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肿瘤。在她看来,治疗过程中,中医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需视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方案。1.年龄大、体质差、有基础疾病的肿瘤患者,无法进行西医手术、放化疗,应以中医治疗为主。通过扶助正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方法帮助病人实现带瘤长期生存。2.对于没有其他慢性疾病,具备手术、放化疗条件的患者,应以西医手段为主,配合中医药,减轻副作用、增强手术效果。3.康复期患者则应长期服用中药调理,结合科学饮食、适当运动,改善体内微环境,平衡阴阳,使脏腑功能处于正常状态,预防复发。
在郑玉玲看来,肿瘤诊治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西医既有接力又有合作。中医作为主角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作为配角时,能减少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提高疗效。最近几年,郑玉玲发现,主动找中医治疗肿瘤的患者越来越多,由西医推荐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她说:“这说明,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曾经,肿瘤治疗以西医放化疗为主、中医为辅,或者肿瘤晚期没法治才找中医的刻板印象持续得到改观。
顾护正气,尤重脾肾
目前,中医治疗肿瘤的主流方法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常用的有中草药、中成药、药物外用、针灸推拿、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疗法等。西医则以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为主要手段。二者各有优势和不足。
从临床疗效上看,中医药在缓解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明显效果,但短期内对局部瘤体缩小和消除的疗效并不理想。相较之下,西医对肿瘤局部的消除和控制显而易见,但不论是手术、化疗、放疗,还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控制肿瘤的发展中均对身体有一定伤害。很多肿瘤患者认可现代医学手段短时间内消除或缩小瘤灶的作用,但对其治疗中或治疗后的副作用望而生畏。如何在不损害人体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肿瘤?郑玉玲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祛邪不伤正”的治疗特色,将“顾护正气”贯彻治疗全程,对放化疗后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等副作用有显著疗效。
正气指气、血、精、神、津、液和五脏六腑,包括奇恒之腑、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等的正常功能活动,具有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调节适应外界环境、抵抗疾病和自我修复等功能。郑玉玲表示:“肿瘤首先会消耗人体的气血津液,损害脏腑经络,以实现癌细胞快速增长。人体正气日渐虚弱后,更无力制约肿瘤发展,因而肿瘤患者皆以正气衰竭、邪毒炽盛告终。”因此她提出,肿瘤治疗应顾护正气,其中以顾护好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最为重要,脾肾强弱直接关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针对手术:未术先调,以疏肝和胃、安心为主,多选用逍遥丸、酸枣仁汤;既术防损,以益气养血、调和脾胃为主,多选用圣愈汤、新加黄龙汤、人参健脾丸;术后防复,应因人制宜,选用中医药治疗,也可配合化疗和放疗等方法。
针对放疗:应加强对人体正气,尤其是气血津液的防护,服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方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其中,防治放射性食管炎多选用西洋参、冬凌草、麦冬等;防治放射性肺炎多选用百合、西洋参、肺形草等;防治放射性直肠炎多选用生白芍、葛根、仙鹤草等;防治放射性膀胱炎多选用清心莲子饮,方中有人参、黄芪、地骨皮、茯苓等。
针对化疗: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益气养血、护肝解毒、健脾和胃、补肾护骨等扶正方法,以降低化疗药物对肝肾、脾胃、骨髓的损害。防治化疗对肝的损伤,常用逍遥散加砂仁、姜竹茹等;防治脾胃损伤,常用人参健脾丸、补气运脾丸合吴茱萸汤等;防治骨髓损伤,郑玉玲常用自拟补肾护骨颗粒,方中包含桑寄生、菟丝子、补骨脂、透骨草等药物,以补肾精、护骨髓。
在此基础上,郑玉玲还创制了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胃爱舒颗粒、肠达顺灌肠液、芪瑞扶正胶囊等制剂,扶正祛邪并用,或以扶正为主。她说:“在肿瘤治疗中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机。顾护正气,尤重脾肾,是肿瘤治疗的第一要务。”
抗癌要兼顾生活与情绪
攻克肿瘤,规范的治疗只是基础,患者不能忽视预后康复环节。郑玉玲教授给出“四要三不要”建议。
四要:1.营养要充足。优质蛋白质、果蔬、全谷物摄入要足量,盐糖摄入要合标。2.运动要规律。如每天快走、慢跑30分钟,习惯久坐的人要定时起身活动。3.睡眠要充足。建议每晚睡足7小时。4.体检要定期。
三不要:1.不要过度依赖保健品防癌抗癌。一些人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声称具有防癌抗癌功效的保健品,却忽视了基本的饮食、运动和体检,不仅可能没有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2.不要盲目忌口。除虚寒体质患者不宜吃太凉的食物,阴虚火旺患者应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其他什么都可以吃。3.不要忽视心理调节。很多患者治疗结束后,没有调整好饮食、作息等,或长期焦虑、抑郁,不仅影响身体恢复,还增加了复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