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 黄勇福
日常生活中,从简单的拿取物品到精细的操作,很多任务都有赖于手部的抓握功能。抓握功能是人类天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初生的婴儿便已拥有足以支撑自身重量的抓握力。但这一能力用进废退,为保持并强化这一重要功能,需重视前臂肌群的锻炼。
抓握力指通过手指、手掌配合来抓取和握住物体的能力,对日常生活自理、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该能力下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衰老、慢性疾病、神经损伤或长期缺乏运动等。其中,前臂肌群锻炼不足是最常见的原因。前臂肌群指位于肘部以下、手腕以上部位的肌肉,包括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等。它们的肌腱大部分连接在手指上,是手指的“远程控制系统”,对抓握动作的精细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
由于不像胸肌、腹肌那样显眼,且在许多日常活动中并非主要发力部位,前臂肌群往往容易被忽视,进而使人们不自觉地弱化前臂的肌肉力量训练,影响抓握力。长期久坐的办公室工作者、学生、老年人,习惯长时间保持同一手部姿势,同时可能缺乏体育锻炼,更易面临此类问题。
可通过下述测试判断是否存在抓握力下降问题:1.握力测试。使用专业的握力计(如手持式电子计数握力计),测量握力的强度是否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举例来说,40岁左右男性握力通常为43~50千克,女性为27~31千克。2.捏纸测试。若没有握力计,可在桌上放一张纸或一小块布料,尝试用手指尖夹住,将其移离桌面,该测试可评估手指尖的力量和精细动作能力,若费力才能夹住或难以轻松完成,说明抓握力水平有待提高。
当抓握力不足,同时在进行手部动作时,前臂肌肉有酸痛、僵硬、不适或松弛无力感,说明需重视前臂的锻炼。建议居家练习以下动作,帮助强化前臂肌肉力量,提升手部抓握力。
握毛巾训练(如图①)。坐位,把两条干净的毛巾卷成球状,双手分别使劲握住,至前臂产生用力感,维持5秒后放松;初学者每天练习3~4组,每组15~20次,熟练后可逐渐增加强度与时间。
腕关节背伸(腕伸肌)训练(如图②)。坐位,前臂平放在桌面上,双手掌心向下,各握住一瓶装满水的500毫升水瓶,水瓶横放;慢慢做腕部背伸动作,即向上旋转手腕,直到前臂产生明显拉伸感;在动作顶点处稍作停留,然后缓慢恢复原位;重复15~20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4组。如果发现完成此动作过于轻松,可换用更大容量的水瓶或更重的容器来增加难度。
腕关节掌屈(腕屈肌)训练(如图③)。坐位,前臂平放在桌面上,双手掌心向上;保持前臂贴于桌面,缓慢做腕部掌屈动作,即向上旋转手腕,直到指尖朝上、前臂产生明显拉伸感;在动作顶点处稍作停留,随后缓慢恢复原位;重复15~20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4组,注意确保在整个过程中,前臂保持静止不动。
腕关节桡偏及尺偏训练(如图④⑤)。坐位或站位,双手垂放,掌心朝后或朝向臀部,做桡偏动作,即将手腕向拇指侧旋转,直到前臂产生明显拉伸感,然后缓慢恢复原位;重复15~20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4组。尺偏训练与桡偏类似,但手腕旋转方向改为小指侧。▲
##反向耸肩放松颈部
%%郑州市康复医学会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徐江鹏
===
斜方肌就像披肩,从上方的颈部跨越肩部,向背部呈菱形状铺开,“反向耸肩”这一动作可以很好地强化斜方肌,帮助加固肩颈、缓解肩颈酸痛问题。
生活中人们经常伏案工作或学习,使得圆肩驼背成了大众的体态“通病”。脊柱像小龙虾一样经常性蜷缩,会导致斜方肌被拱起的背部削弱力量,向上向前偏移,呈现出高高耸起的姿态,肩颈也会因斜方肌功能弱化而出现不适。此时,就需要一个反方向的力来牵制不良姿态引发的斜方肌高耸,练习反向耸肩即可实现这一目的。
反向耸肩可于坐姿状态完成,适合久坐间隙练习,以缓解肩颈疲劳和不适。具体做法如下:背部挺直,将胸腔向前向上高高挺起;保持胸部抬高,先尝试将肩部向上耸起,再缓慢、有控制地向下沉肩,至上背部肌肉产生明显发力感,然后放松,恢复初始状态;重复5~8次为一组,每天至少练习3组。
如果无法找到上背部发力的感觉,建议背靠墙壁,使肩部和骨盆后方骶骨抵住墙壁,腰部与墙面的距离大约两手掌厚度,再进行上述练习。倘若可轻松完成反向耸肩动作,则建议在肩部下沉的同时,将双手向后向上伸直抬起,帮助加强整个斜方肌中下部的力量,促进肩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