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网络“种草”助长冲动消费,背后藏着哪些心理?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 曹大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盈

网购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能通过图文或视频简介来了解商品,实物与消费者预期可能差异较大。很多消费者会用其他购买者的评价来辅助判断,但随着“刷单”数量增多,这一方法也逐渐失效。近年来,看起来更真实的“种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种草”是一种网络流行语,指给别人推荐和展示特定商品或服务,促使别人购买的行为,类似于“推荐”。

日前,贵州省消费者协会围绕“种草”开展线上调查,共收到1037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受访者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接收到的“种草”信息最多,占66.35%;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购物类手机软件接收到的“种草”信息次之,占54.48%;通过百度、夸克等搜索引擎和小红书等种草平台接收的“种草”信息数量基本相当,前者占35.78%,后者占35.2%。被“种草”的商品中,服装鞋包类占比最多,超过六成,排名2~5位的依次为餐饮住宿类、护肤化妆品类、文化娱乐类、其他类,分别占48.31%、36.35%、34.81%、34.52%。值得注意的是,在“种草”的影响下,近七成消费者出现过冲动消费,其中偶尔冲动的占48.51%,经常冲动的占14.18%,总是冲动的占6.46%。

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曹大刚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面对“种草”容易冲动消费,是平台和商家刻意为之的结果。上述调查发现,超半数的人觉得自己被大数据捕捉,只要购买过某一类商品,后台就会经常推荐相关商品或服务。曹大刚表示,平台推送的商品符合消费者需求,就会提高其情感饱和度,人们在兴奋愉悦的状态下,判断力容易下降,导致冲动消费。

短视频平台之所以“种草”量大,一是因为主播会通过种种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感”,让观众放下防备、产生信任,进而在主播的引导下快速下单;二是主播语速快,常常通过“最后几件”等话术营造紧迫感,让人们失去思考能力,当人们因未抢到商品而遗憾时,主播又会马上推出新的商品,给人们弥补遗憾的机会,促使人们冲动消费。三是很多“种草”直播是在深夜开播,疲惫会导致人们判断力下降,下单率升高。购物类手机软件可能因为提供足够多的选项,导致“种草”量低于短视频平台,但商家也会通过各种满减优惠,促使人们冲动下单。

曹大刚表示,人们容易被“种草”,也与自身因素有关。一是焦虑程度高,会导致人们购物意愿增强。调查中,服装鞋包类被“种草”的占比最多,也是因为这些外在修饰能快速帮助人们完成自我更新,给外界呈现出更好的形象,改变当前的境地。当“种草”塑造出了人们想要成为的样子,或商品符合人们想达到的圈层,就会让消费者冲动下单,无暇思考这件商品是否适合自己。二是有些人想通过跟风购物融入一个圈子,获得归属感。

冲动消费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首先,“种草”看似可靠,但买到不满意商品的几率也不低。上述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消费者遇到过虚假宣传情况。其次,跟风购物会让人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最后,冲动购物后,人们冷静下来,可能会出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如果因此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出现不满情绪,甚至向家人或社会发泄。

曹大刚建议,面对“种草”,大家应保持自我觉察,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是否出于焦虑情绪或从众心态下单。当然,也不必对自己过于苛刻,如果清楚地了解商品价值,可以适当通过购物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这里给大家提供两个控制消费冲动的小技巧:1.空间上,可以到多个购物平台比较商品的价格、销量、细节品质等;2.时间上,先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几天后再重新思考是否需要购买。这两种方式都能让人从商家营造的购物氛围中抽离出来,有助理性判断。▲

责编:张宇

主编:徐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