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妇产科教授 段涛
医院的工作很辛苦,对于年轻医生来讲更是如此。年轻医生不仅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收入还比同龄人低,要熬上很多年才有可能出头。
一个医生的晋升之路,一般从住院医生规培开始,然后是专科医生规培,进入医院后继续做住院医师,再到主治医师、主任医师。
年轻医生付出很多,更多的是初级的重复性工作。他们每天就是跟着上级医生查房,不停地写病历、查房记录、出院小结,上手术台拉钩,下了手术台写手术记录,换药、拆线;还要值夜班,下了夜班也不能回家,要么是去看门诊,要么是跟着上级医生上手术台继续拉钩;有时候周末还要来医院查房写记录。在大一点的医院里,有些年轻医生还得想着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标书,要写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这两年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要利用各种媒体去做科普。总之,每天都是这种琐碎的工作,成就感有限,因此有很多年轻医生感到困惑、迷茫与无助。
年轻医生的路很长,得一步一步熬。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给年轻医生提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条建议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我做年轻医生的时候,也是没有任何规划的,只是跟着感觉走。如今医院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医生们的选择也比以前更多元化,也有机会去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了。建议你在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之前,不妨先看一下做医生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我喜欢。喜欢就会有干劲,就会乐在其中,不会觉得累。
我擅长。擅长就容易上手,做起来就顺手,如鱼得水。
有价值。自己觉得有价值,可以为患者排忧解难,可以为自己所在的团队创造价值。
有机会。有学习成长的机会,有进步的机会,有登上施展自己能力的更大舞台的机会。
被需要。被患者需要,被团队需要。
被认可。被患者认可,被团队认可,被同行认可。
被尊重。被患者尊重,被同行尊重,被社会尊重。
而要想当好一个医生,则要符合以下条件:
1.技术好。这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
2.服务好。这样患者才会喜欢你、选择你。
3.人品好。这样同事才会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
4.有特色。光技术好还不够,有特色才能给患者一个选择你而不是其他医生的理由。
5.有品牌。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你、追随你,才会给你“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底气。
需要提醒的是,职业发展是可以规划但无法计划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要方向大致正确就可以了,你要在不断努力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要做到的只是不失去原来的方向。你可以有自己的偶像和学习目标,但你无法复制他们的成功。因为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复制自己的成功,是历史的很多偶然因素成就了他们。
你无法选择成为谁,但你可以选择走什么样的路。路对了,剩下的一切就都交给时间。先是选择,然后是坚守。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选好做哪一种类型的医生。
在医院里,尤其是大医院,不同的医生可以有不同的方向。有的人会选择成为学术型专家,主攻科研。除了干临床,有的人还可以做管理工作,也就是非临床管理岗位,比如科教管理(科教处/科教科)、医政管理(医务处/医务科)等。有些人除了是一个好的临床医生,还特别喜欢和擅长带教学生,也就是兼顾教学任务。如果你不喜欢做科研,也不喜欢做管理或者带教,只是想单纯做一个临床医生,那也没问题,业精于勤,做一个好大夫也是很多人的选择。在做选择之前,要充分考虑你的能力禀赋,不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第三个建议,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如今的临床医生成长路径,存在以下三个“化”,即:
住院医生培养全科化。就算你是妇产科医生,在科室轮转的时候也不要太早偏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生殖,门诊、病房、产房都要去轮转。
主治医师培养专科化。到了主治医师阶段,你就要确定自己的专科方向,看未来究竟是要做妇科还是产科,做产科的话,也要开始考虑亚专科的选择,比如母体医学、胎儿医学、普通产科。
副高以上专病化。副高以上的医师,其专科或亚专科已经确定了,但为了让自己和其他医生区别开,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就需要聚焦于一两个专病,让自己成为本科室在这个专病方面最权威的专家。
最后我想说,一定要始终保持谦卑,学会忍耐,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坚持付出,不计得失。可能别人会暂时收入比你多,可能会不时受到各种委屈,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但只要你能做到上面讲到的那几点,你终将成为你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