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 曹大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盈
很多人习惯在短视频平台寻找乐趣,遇到长视频也要快进或倍速播放,仿佛快乐指数会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而上涨。但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的新研究显示,短视频的快节奏只会让人感觉更加无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荟萃分析了7项相关研究,共涉及1223位受访者。研究人员把看短视频和快进观看长视频定义为数字切换。结果发现,无聊和数字切换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当人感到无聊时,他们会进行数字切换,以寻求乐趣;然而这种行为只会加剧无聊情绪,同时还会导致获得感降低。即使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视频,数字切换仍然加剧了无聊感。在一项10分钟的测试中,参与者表示,与从头到尾看一个视频相比,在7个不同视频之间切换会更无聊,更长的观看体验更有收获。
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杭州余杭12355青少年服务站大耳叔叔心理信箱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看短视频会加剧无聊感,一方面因为情绪的产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比如从开心到兴奋,再到产生满足感,需要有时间一步步升华,短视频由于时间太短,难以让人产生这么丰富的情绪。另一方面,当人们沉浸在长视频中时,各种感官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会触发人们对生活乃至生命价值的思考,带来精神层面的快乐,进而产生更持久的情绪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影院观影的原因。相比之下,短视频难以将人们代入到特定情境中,不足以引发更深的思考和体验,其带来的浅层次愉悦消散得很快。人们放下手机后,无聊和空虚感会加倍袭来。
即便如此,很多人经常打开短视频就放不下,忍不住一直刷。曹大刚解释说,无聊的背后隐藏着焦虑、烦躁、无助等情绪,短视频的快节奏与这种心理状态很契合,更易被接受;刷短视频时,新鲜的题材不断切换,让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种兴奋能暂时缓解无聊和焦虑,但无法持久,所以治标不治本,甚至容易成瘾,对于排解不良情绪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曹大刚建议,大家无聊时最好能做点具体的事情,打破原有的节奏,比如听轻音乐、打扫卫生、整理衣物、给朋友打个电话、去公园慢跑等,一件件小事带来的成就感累积起来,就能很好地填补内心的空虚。如果想看视频,最好选时间较长、内容与自己生活差异较大、带有知识含量的作品。这样的视频代入感强,看完又能有获得感,可以很好地消解无聊情绪。需注意,视频平台会根据人们的偏好进行推送,所以建议大家不去点击、评论负面内容,多看能带来正向情绪体验的视频,以形成良性循环。▲
责编:邓玉
主编: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