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 黄勇福 □詹 娜
人类运动立足于一系列奇妙的机制,螺旋线就是其中之一。螺旋线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两条肌肉束带,像链条一样环绕着躯干,使我们能进行高效的扭转和旋转动作。然而,现代生活中,静态久坐取代自然活动成为常态,身体僵化的同时,螺旋线也日益弱化。
螺旋线由两条螺旋形的筋膜链组成,它们从颈部后侧开始,经上背部绕至身体前方接上腹外斜肌,交叉连接到骨盆髂前上棘;然后往下走行,经过髋部、大腿外侧、小腿前侧,穿过足底;再重新上行,经过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从坐骨结节往上交叉到对侧腰部。
这两条螺旋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使我们在行走、奔跑或做其他运动时能保持稳定,还能通过肌肉的交替收缩来传递力量,使身体得以扭转、旋转和侧向位移。螺旋线中任意一处出现结构或功能异常,都会循线传导,影响远端肢体的运动。久坐时,身体某些部位会变得僵硬,特别是脊柱周围肌群,这会导致肌肉短缩、关节异常屈曲,最终影响螺旋线的稳固程度。如果不加以重视,螺旋线将持续弱化,继而引发不良体态、关节活动度受限、运动能力下降,甚至慢性疼痛等问题。
办公室工作者、重复性单手劳动的工人(如油漆工)、驾驶员、长期训练单方向旋转项目(如标枪、高尔夫球)的运动员,以及缺乏规律运动,习惯翘脚或侧躺的人群,更易面临螺旋线弱化问题。可通过观察身体结构或姿势的对称性,判断螺旋线是否异常。若发现存在脚踝旋前或旋后、膝盖外翻或内扣、骨盆扭转、高低肩等问题,应重视螺旋线的强化。推荐练习以下动作,每个动作一天重复2~3组,每周至少练习3天。
哑铃直举手碰脚:强化侧螺旋线和髋周肌肉。站立,双脚比肩略宽,右手持哑铃(也可换成壶铃),手臂伸直举过头顶,左手自然下垂;保持双臂伸直的同时,屈髋并向左前方俯身,至左手触及地面或左脚脚踝,然后缓慢恢复初始姿势;每侧重复10~15次为一组,注意哑铃不宜太重,避免手部负荷过大造成疼痛。
站姿扭转:强化下螺旋线和腹部肌肉。双膝微屈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右臂水平举起,左臂屈肘置于胸前,双手指尖向右、掌心向下,头转向右侧,看向手所指方向;保持头和脚不动,吸气,向右扭转上半身,同时左臂向前伸直,右臂屈肘后拉于胸前;呼气,反向扭身拉臂,恢复初始姿势;每侧重复15次为一组,注意扭转时幅度不可太大,以免拉伤。
蹬地转体:强化整体螺旋线和核心稳定性。半蹲,双脚比肩略宽,双手伸直交握,置于左膝前方;呼气,右脚蹬地站起,同时向右转体,双臂甩向右上方;吸气,转体下蹲,恢复初始姿势;每侧重复10次为一组,注意脚蹬地时踝关节不应内翻,以免扭伤。
握杆转体:强化中上螺旋线和躯干灵活度。站立,双脚比肩略宽,双手握住长杆两端,伸直并举过头顶;呼气,保持双脚不动,向右转体至长杆90度旋转;吸气,回到中立位,再转向左侧,然后恢复初始姿势;每侧重复15次为一组,注意转动上半身时,需保持下半身相对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