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
本报记者 田雨汀
漫步在今天的香港街头,你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内地餐饮店招牌闪现在各种港式、粤式餐厅周围:旺角地铁站出口的蜜雪冰城、尖沙咀商场内的太二酸菜鱼、中环写字楼下的杨国福麻辣烫,以及云南的过桥米线、湖南的绝味鸭脖、四川的麻辣香锅,还有湖北的小龙虾……今年以来,已有十多家知名内地中餐品牌在香港开业,颇受当地人欢迎。
中餐品牌的蜂拥出海,并未局限于香港特区,欧洲、美洲、中东等都成为他们的目的地。弗洛斯特沙利文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21年,海外中式餐饮营收2611亿美元(约合1.86万亿人民币),占国际餐饮市场的10%;预计到2026 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增至3万亿人民币。
正餐、小吃、茶饮纷纷出海
中餐出海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早期,到海外寻找机会的国人多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地区,中餐的起家自然也以粤菜为主,后来才逐渐有了各地侨民带去的川菜、湘菜等。
某餐饮公司海外负责人白先生刚从国外考察归来,他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和全球化加速,近年来中餐出海的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国内餐饮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品牌寻求海外市场以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中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海外市场的宠儿。
“中餐出海并不是新鲜事,但过去的中餐馆分散各地、不成规模,近几年,出海的国内知名连锁品牌多了,数量也随之大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海底捞作为中餐品牌的代表之一,在海外吸引了大量本地顾客和华人华侨,甚至成了不少城市的最火中餐厅之一。比如,位于英国伦敦的海底捞分店,在2019年开业试营期间,就连日预定爆满,如今本地客群占比已超过50%。正餐之外的休闲餐饮及小吃等品牌,也开启“出海”步伐:张亮麻辣烫已在16个国家开了64家店;茶饮品牌喜茶于2023年底在美国纽约百老汇正式投入运营,开业首日销量超2500杯……
白先生介绍,按照市场分类来看,中餐出海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其一,高端中餐品牌,如北京饭店、广州酒家等,注重菜品质量和服务体验,主要面向华人社群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消费者;其二,地方特色小吃,如麻辣烫、煎饼果子等,靠亲民价格和独特口味吸引消费者;其三,茶饮及甜品,如喜茶、霸王茶姬等,以时尚、创新的形象占领海外市场。
存在“水土不服”风险
餐饮是民族习惯的一种延伸,在其他国家拓展餐饮市场,就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挑战。白先生认为,文化差异、供应链整合、市场定位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口味偏好,海外食客对中餐的接受度较易受到文化差异影响。例如,欧美人的饮食模式相对简单,平时以面包、沙拉、炖菜等为主。而中餐选用的迥异食材,加上复杂的调味料,再经过独特的烹饪处理,在他们看来,就成了一道令人感到陌生或难以接受的菜肴。“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对中餐的认知,长时间停留在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非常有限的几道经典菜品上。”此外,外国人在“吃”的方面思维相对固化,全新的菜肴对他们来说有些挑战。若将国内营销手段原封不动搬到海外,可能很难被当地消费者理解和接受。
其次,中餐出海需要建立从产地到店面的完整供应链,以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品质。然而,这一供应链的建设难度相当大。一方面,海外市场的食材来源受产地、气候等因素影响,可能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筛选;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物流、仓储等成本远高于国内,无形中增加了运营难度。
第三,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定位,直接关系到餐馆的生存和发展。是坚持原汁原味的中餐特色吸引华人消费者,还是根据当地人口味进行调整以拓宽消费群体,是决策者面临的一道大题。此外,越来越多的中餐品牌进军海外市场,会导致竞争压力增大,如何脱颖而出,也是对经营思路的考验。
起始阶段还要蓄力
总体而言,中餐的大规模出海仍处在起始阶段,当务之急是建立相对完整的体系。朱毅强调,出海企业应建立更高的标准,紧紧抱团,打造妇孺皆知的中餐品牌。这一点,从老牌中餐“熊猫快餐”的成功,以及日餐海外经营的经验中,都能有所借鉴。
由一对中国夫妇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是美国最成功的中餐厅,也是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店,一年销售额达到45亿美元。白先生说,熊猫快餐的成功,就是做到了中西合璧,既保留中餐的传统特色,又充分照顾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紧紧抓住他们的胃。熊猫快餐的配餐配送体系很现代化,原料加工由供应商完成、配送由运输公司承担、店面负责现炒现卖,各司其职。“熊猫快餐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改变运营思维和模式,向产品标准化靠拢,同时调整口味。”白先生说。
日本的拉面店在美国也很有市场。他们大多会委托职业经理人选址、建店,并从指定的酱油厂、面粉厂和制汤厂等采购食材,采用一站式服务。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既保证了规模化生产的品质,也有助于商家控制成本、加速扩张。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餐又以丰富的菜系和独特的烹饪技艺享誉全球。无论是川菜的麻辣鲜香、粤菜的清淡鲜美,还是鲁菜的醇厚浓郁等,都具有吸引消费者的“本钱”。白先生认为,这种多样化意味着中餐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这也是中餐的独特优势之一。无论对内或对外,中餐出海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朱毅表示,现阶段出海的中餐以美味健康、品质稳定、性价比高等特点,刷新了外国人对中餐的固有认知,打破了刻板印象。这一波出海热潮,是中餐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的反映,也表明外国人对中餐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中餐出海之路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