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调顺“五心”晚年状态好

受访专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郑晓边

本报特约记者 莫雁麟

积极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通过积极行动来应对老龄化挑战,以获得持久的幸福,实现老有所为。比如当老人通过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发现自己的优点,或做了利他的好事,就能明显感觉到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将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方法总结为“五心”,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信心。郑晓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对老人来说,信心是最关键的心理品质。过往的岁月是宝贵的财富,而不是否定自己的“旧账”。只有保持自信,老人才能以积极昂扬的心态过好每天的生活。需注意,有信心不代表盲目自信,老人应先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多关注自己的长处,再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合理的目标。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老人要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追求,接纳不完美,才能更好地专注当下。这样既不会因无法实现而产生落差感,也不会因过于努力而损害健康。生活中,老人还应摒弃不合理的心态,比如要求绝对化,有些老人让子女必须考上公务员;过分概括化,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就觉得自己病入膏肓;认为一切“糟糕透顶”,沉迷和夸大消极信息,看不到正能量。郑晓边说,良性的自我暗示是一种简单易学的认知疗法,可用于转化不合理心态。建议老人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满足”,通过正向刺激唤起潜能,保持自信。

细心。老有所学是老有所为的基础,很多老人退休后都会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但老人由于认知功能衰退,在学习新鲜事物时容易囫囵吞枣,因而需要更加细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比如,老人短时记忆能力下降,但以习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较强,因此学习时可以选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减少机械记忆。学完一部分内容后,老人要善于总结经验,学会举一反三,遇到不懂的及时与同伴、老师等沟通,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老人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在临近退休时就开始制定学习计划,为实现积极老龄化做好准备。

宽心。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老人更应让自己的胸怀宽广起来,少些计较,多点包容。郑晓边鼓励老人培养合唱、朗诵、广场舞等兴趣爱好,从中宣泄消极情绪和压力,增加正面情绪,保持乐观的状态。与此同时,身体锻炼也不能忽视,良好的身体状态是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前提。乐观的心态又会增强身体免疫力、益寿延年,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助力健康老化。

耐心。退休生活不会完全一帆风顺,尤其是当老人想有所作为时。耐心是克服困难的重要意志品质。老人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分析、客观看待,理清自己失败的原因,再对计划和行为方式进行修正直至解决。这种得来不易的成果会带来更多满足感。在此过程中,老人应以提升某方面能力、满足求知欲等内部动机为主,获得家人或外界的赞扬、奖励等外部动机为辅,方能获得持久的动力。

知心。人际交往是老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人要找到自己的“知心人”,比如能一起下棋、谈天的老友,相约买菜、散步的邻居等。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老人能获得活跃的思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社会支持,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大有裨益。家庭生活同样重要,很多老人会帮着带孙辈,这种亲子良性互动能帮老人积极应对压力,但要对孙辈提出合理期望,同时避免过渡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