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北京中小学课间延长至15分钟,怎么让孩子动起来?

受访专家: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一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单祺雯

8月30日,北京市教委发布的一则关于《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课间时间指导意见》的通知,受到广泛关注。文件中的“优化课间安排”一项中显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在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在校每天课间总时长小学阶段不少于90分钟、初中阶段不少于105分钟(五四制学校可参考制订),普通高中学校可参考执行。调整后,小学学生上午上课、午餐午休、下午放学等时间总体保持不变,初中学生上午上课、午餐午休时间保持不变,下午放学时间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延长5分钟。

对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我们都是从10分钟课间休息走过来的一代。这点时间意味着什么?可能去趟厕所就没了,别说玩了,走出教学楼都很难。增加5分钟的时间,虽然看起来不多,但足够出去晒晒太阳、跑跑跳跳了。引导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是对他们健康的最基础保障。有研究显示,身体活动水平的提升和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与孩子抑郁和焦虑的减少,以及自尊心的增加呈正相关。同时,课间休息是孩子交流新鲜事、分享情感、共同游戏的好时机,能够促进人际交往。

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一民教授看来,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有益,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一是身体体位可以得到调整。孩子上课时,始终保持坐姿,时间久了,肌肉会紧张疲劳,适当的走出去休息,能让身体得到放松。二是保护视力。孩子在户外感受自然光线的动态变化,能调节放松眼球,进而保护视力。三是提高学习效率。孩子的生理特点是兴奋的快、累的也快,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稳定,而通过适量的课间休息,可以使用于学习的植物神经系统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好15分钟课间呢?张一民建议,老师和家长应建议孩子在课间走出教室,多做伸展练习,比如伸伸懒腰、做做操、蹲一蹲、扭扭腰、原地跳绳等,这些“微运动”可以使后背、颈肩等多处肌肉得到放松。不建议做高强度锻炼,课间休息应以平缓的游戏类活动为主。“通过走出教室、换个环境、动一动,提高心肺功能,缓解神经性疲劳,才是课间休息最本质的目的。”

2023年,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表示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也是空空荡荡。对此,张一民表示,由于时长有限,加上未必所有孩子都乐意活动,所以要想课间休息更好地落实、真真正正让孩子受益,学校应做些制度性建设。例如,可以组织老师以班级为单位,各自设计一些体育游戏,用时间短、有趣、竞技或合作等形式的活动,提高课间时间的利用率。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开辟专门的课间休息、活动空间,补充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创造环境。▲

责编:潘子虎

主编: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