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剃掉”突出来的脊髓包膜

本报特约记者  王 蕾

羊羊今年10岁,出生时颈背部便有包块,经检查,她的颈椎第五节到胸椎第二节骨性缺失,被诊断为“脊柱裂、合并脊髓脊膜膨出(重度)”。羊羊的父母,一对生活在四川省古蔺县的淳朴乡民,接触不到好的医疗资源,没有在孩子出生后尽早治疗。然而,他们低估了这种先天发育障碍的威力。

脊髓脊膜膨出发生于胚胎早期,多数是由于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叶酸),导致胎儿脊柱脊髓闭合过程中发生障碍,脊膜(包绕脊髓神经的保护膜)从未闭合的骨管中出来,严重的甚至有神经被一起牵拉至椎管外,会影响肢体活动、感觉、大小便等重要功能。很不幸,羊羊就属于严重的情况,随着她逐渐长大,膨出的脊膜越来越大,使她陆续出现了发育迟缓、走路不稳、肿块皮肤破溃流脓等症状。

202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教授,带队前往四川泸州义诊,当地卫生院院长向凌锋教授介绍了羊羊的病情和困难家境。一行义诊专家得知后,即刻动身前往羊羊家中探访,发现她的情况远远超出预期。如果通过手术治疗,存在一系列待解难题:突出来的脊髓和神经是否还有功能?如何还纳?万一无法还纳,切断了是否会导致瘫痪?切除这么大的包块后,怎么修复脊膜、骨缺损、皮肤缺损?每年包块都会破溃并流脓,如果切开来是一包脓怎么办?这就需要一个“全能专家团队”来解决。经过商量,在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羊羊被送到了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由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家段婉茹的团队负责治疗。

段婉茹为羊羊安排了紧密的检查和评估,邀请泌尿外科邢添瑛医生通过细致入微的尿动力检查,评估患儿是否合并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放射科张默技师通过详细的影像扫描,呈现出膨出脊髓走行的精细结构。

这类疾病在临床中并不多见,传统的手术方案是在术中的电生理监测下,将膨出的脊髓从囊壁内侧完全游离出来,再切取其他部位的筋膜组织来构建缺损的硬膜。段婉茹创新地提出一种方案,即把脊髓连同其附着的结缔组织,整体从囊的内壁游离,释放脑脊液并还纳脊髓位置后,再将游离的结缔组织边缘水密缝合到正常的硬膜边缘。这种方式如能成功,将降低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也将避免其他部位新开切口。但是从极薄的角化表皮内部,“剃”下毫米级厚度的筋膜,且不损伤中枢神经组织,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专家们对手术方式、术中注意事项和术后管理进行了详细讨论,凌锋教授及神经外科菅凤增主任医师、陈赞主任医师、王宁主任医师都为手术提出了宝贵建议,最终确定了最优方案、备选方案以及伤口缝合方案。

7月16日下午1点,手术正式开始。段婉茹仔细地沿着包块边缘切开皮肤,寻找反复感染的结缔组织与正常脊膜的边界。突然一股清水冒出来,没有脓!医生们顿时松了一口气:可以一期修复了!脑脊液放出来了,包块瘪下去了,但疝出来的神经还跟包块皮肤紧紧地粘在一起,一旦不小心切断了,就会影响神经传导。段婉茹巧妙地绕着神经粘连处做了一个圆形的分离,粘在一起的结缔组织和神经就像一整个风筝一样,被完整地剥离下来,随后,段婉茹把风筝线(神经)还纳回椎管内,把风筝(结缔组织)的边缘与缺损的硬膜水密地缝合起来,既没有碰断神经,又利用这个坚韧的结缔组织修复了硬膜,一举两得。紧接着,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李芯医生和田佳医生合作,采用原位减张方案做了分层减压;为防止后续瘢痕挛缩,特意采取整形外科的Z成形术,顺利缝合皮肤。整场手术中,神经电生理中心李晓宇主任全程检测,最后麻醉苏醒过程也十分顺利。

在手术组、麻醉医师、电生理监测医师、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倾力配合下,手术耗时5个小时顺利结束。术后,羊羊经过短暂的恢复期已经重获活力,肢体活动及排便排尿都没有受到手术的任何影响。不过,医疗团队并没有掉以轻心,管床大夫彭亚伟医生以及护理团队依然每日对羊羊悉心照护,羊羊如今正快速地康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