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小倩
判断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看时,人们经常会谈到“骨相”和“皮相”。前者是指面部本身骨骼结构和谐程度,是天生的;后者主要说的是皮肤光泽、弹性以及五官协调程度,有天生的部分,也可以后天修饰。借鉴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人的个性也分“骨相”和“皮相”。
具体来说,骨相可以理解为个性中稳定、深层的部分,与人的内在本质、性格基础或核心特质相关。这相当于个性的骨骼,为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搭建了框架,它们通常相对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皮相则可以看作是个性中较为表面、易变的部分,如言谈举止、社交技巧、情绪表达等。它们如同人的皮肤,是与外界互动的界面,有着较大的可变性和灵活性,会随着环境、情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而调整。
遗传和家庭环境是个性骨相的最大影响因素。比如是内向还是外向,容易乐观还是悲观,易激动还是较冷静等,大多有其生理性(神经类型)基础。当然,童年早期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父母性格等,也塑造着一个人的个性骨相。
皮相的形成则更多依赖于社交环境,为了获得认可和融入群体,人可能会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例如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或赢得他人的好感,一个人可能会展现出积极、友善或有趣的一面,但在没人的时候,他可能是另一副面孔。皮相的塑造重在学习模仿,通过观察身边人,逐渐掌握适合的社交技巧和情绪表达方式。
个性里的骨相、皮相可以不完全一致,最常见的就是皮相好的骨相不一定好。皮相好的人更注重外在表现和社会评价,可能表面光鲜亮丽、举止得体、热情开朗,但品格不一定善良或高尚,属于“知人知面不知心”类型。相反,有一些人穿着普通、消费节俭,没有八面玲珑的交际方式,但为人真诚、善良,心态平和、有韧性,属于“日久见人心”类型。
了解人的个性分骨相和皮相,有助于我们识人、用人。人际交往中,我们常会因为一个人外表端庄、打扮入时、谈吐得体等,而相信他是个善良、智慧、诚恳的人,这其实是“光环效应”在起作用。建议此时不要过快下结论,而要花时间深入地观察他的底子。骨相好的人通常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关怀他人,对他人的困难、痛苦有反应,没有“观众”的时候也展示善意;情绪稳定,不会暴怒,很少有攻击行为;为人靠谱,说好的事一定会做到;积极乐观,更愿意促进事成而不是百般妨碍等。而骨相太差的人,如自私自利、充满欺骗、不负责任甚至有暴力倾向等,由于本性难移,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建议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