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多款疫苗大幅降价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本报记者  牛雨蕾

最近,国产疫苗出现“价格跳水”,涉及厂家范围广、疫苗种类多,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呼“震惊”。为何此次国产疫苗集体降价,又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国药集团打响第一枪

率先打响降价第一枪的是疫苗行业龙头——国药集团。5月20日,江苏省对部分疫苗的供应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国药集团下属的长春所、武汉所、上海所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标价格从128元/支降到88元/支,降幅达31.25%。此后,华兰生物、北京科兴、金迪克等几乎所有生产该品种疫苗的厂家纷纷跟进,将单支价格彻底拉下“百元”大关。9月5日,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标浙江省流感疫苗的政府采购,三价流感疫苗价格从过去的每支50元左右,首次降到每支10元以下。

6月,国药集团的降价潮“蔓延”至更多疫苗,破伤风疫苗、水痘减毒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等均下调价格,降幅18%~29%。

万泰生物、沃森生物两家则在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价格上不断下探。据悉,万泰生物双价HPV疫苗于2019年底以每支329元的价格率先上市。沃森生物2022年3月以每支246元上市同款疫苗后,双方为争夺政府惠民采购的市场份额陆续调价,两年内将价格下调了近九成。万泰生物今年3月以每支86元,中标江苏省政府采购项目,而到了8月,沃森生物以27.5元每支的价格中标山东省疫苗采购。

降价主要是市场行为

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看来,国产疫苗此次降价,与国家政策、生产成本关系不大。本次降价的疫苗均属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居民自愿、自费接种,政府未进行降价引导。不过,由于不少地方政府在采购中扩大了厂商名录,加剧了企业竞争,或对降价有促进作用。成本上看,流感等疫苗的生产技术非常成熟,成本一直很低,下调空间极小。实际上,市场因素才是此番降价的主要原因。

扩大生产致流感疫苗“供大于求”。过去几年新冠流行,民众对呼吸系统感染的防范意识增强,流感疫苗需求随之大增,企业顺势扩大了生产线。但到今年,民众的防范需求减弱,企业却仍在大量产出,造成了部分疫苗的产能过剩。有业内人士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网站每周公布的《中检院生物制品批签发信息公示表》(以下简称《公示表》)被看作是各厂家每月销量的“晴雨表”。《生命时报》记者查阅《公示表》数据发现,去年7月各厂家共签发“四价流感疫苗”97批,今年7月为21批。由于单批次疫苗数量基本相同,由此可大致推断,今年7月的四价流感疫苗销量已不足去年同期的1/4。

双价HPV疫苗被九价“降维挤压”。市面上的HPV疫苗有双价、四价、九价等多种,价数越高,预防的病毒亚型越多。过去九价疫苗“一针难求”,有支付能力的人会加价购买或到香港、新加坡等地接种,没条件的人则选择四价或双价。可以说,九价的“短缺”为双价、四价创造了市场。今年,九价疫苗“无需预约”“即到即种”成了常态,四价、双价自然就供过于求了。万泰生物在上半年的财报中坦陈,九价HPV疫苗扩龄及市场竞争等因素正持续冲击其核心产品二价HPV疫苗。记者在《公示表》中发现,各厂家近三年7月签发的双价疫苗批次分别为34、10、5批。

成熟疫苗存在内卷竞争。国药集团选择降价的破伤风疫苗、水痘减毒疫苗等,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可生产的企业很多;同时,由于上述疫苗均为终身免疫型,需求量相对不大,长期竞争之下,降价就成了必然。

“阵痛”将促行业转型

疫苗价格大跳水后,不少企业的营收出现下滑。万泰生物和沃森生物披露的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万泰生物营收同比下降67.19%至13.66亿元、净利同比下降84.7%至2.6亿元;沃森生物的营收和净利降幅分别为33.88%和62.52%。但杨占秋判断,降价给企业带来的“阵痛”是短期的,长期来说反而会促进行业转型。

重点研发项目继续。某疫苗企业员工王先生告诉记者,这些疫苗降价后,产品单一、借“网红疫苗”获取暴利的部分民营企业可能难以为继,对产品品种丰富的大企业则影响不大。“我们可能会先考虑在市场销售等方面缩减经费以降低成本,但对有市场前景的开发项目不会减少投入,尤其不会让降价对现有研发项目造成影响。”

生产逐渐回归理性。杨占秋称,过去几年,部分厂家对流感疫苗、HPV疫苗等的需求判断失误,存在盲目扩张的情况。此次降价相当于一个调整信号,会促使一些厂家回归理性。

行业转向“薄利多销”。王先生称,目前下调价格的疫苗,利润本就高于规划免疫疫苗,降价行为可以让这些疫苗回归亲民价格,或许有助提高疫苗的普及率和接种率,总的来说是有利于行业转型发展的。不过,杨占秋认为,降价对需求端的影响不会很大。对多数人而言,流感疫苗、HPV疫苗等并不是“价格敏感商品”,他们是否接种不取决于疫苗价格,而是取决于对疫苗的认知、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以及疫苗的可及性。若要促使行业转向“薄利多销”的发展路径,还应在提高疫苗可及性、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等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