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主治医师 方 帆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叶雪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饱受脱发问题的困扰。斑秃,作为第二大脱发类疾病,患病率在我国约为0.2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约有400万斑秃患者。目前,我国已获批上市2款治疗重度斑秃的JAK抑制剂,分别是美国药企“礼来”的巴瑞替尼和“辉瑞”的利特昔替尼。面对较大的市场,国内药企正竞相研发治疗斑秃的JAK抑制剂创新药。近期,我国“恒瑞医药”研发的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同时,“泽璟制药”的吉卡昔替尼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科伦药业”的KL130008胶囊也正处于Ⅱ期临床试验中。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主治医师方帆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JAK抑制剂用于斑秃的治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研究认为,斑秃发生的一部分机制与JAK-STAT通路密切相关,此通路能通过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5等破坏毛囊的免疫豁免。目前,已发现的JAK通路有4条,分别是JAK1、JAK2、JAK3和TYK2,其主要在CD8阳性T淋巴细胞与毛囊细胞之间形成一系列的正反馈机制,引起炎症放大,破坏毛囊正常的生理功能。JAK抑制剂抑制这些通路,就可以阻断这个循环,让毛囊得以“喘息”,重新生长出毛发。这类药物除了治疗斑秃,还能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方帆表示,斑秃会影响美观和身心健康。斑秃患者的头皮多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斑,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眉毛、睫毛等其他体毛的脱落,影响外在形象,长此以往,还会引发心理问题。研究发现,50%以上的斑秃患者有情绪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和狂躁。同时,斑秃的病因是毛囊自身免疫攻击引起的非瘢痕性脱发,患者还可能伴随白癜风、银屑病、胃肠道溃疡性结肠炎等其他免疫性疾病。
斑秃是由遗传、精神刺激、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综合导致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容易发生斑秃。方帆介绍,目前治疗主要分三方面:药物治疗、生活习惯和心理护理。传统药物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外用疗法包括光疗、紫外线激光等,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巴瑞替尼、利特昔替尼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但还有提升空间,所以目前亟需研发副作用更小的斑秃创新药。此外,还需要进行生活作息和情绪心理方面的管理。为了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帆提出以下4条建议。
尽早治疗。发现有斑秃的症状,要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因为还可能伴随其他疾病,需要由医生进行综合诊断。
科学治疗。方帆强调,不建议通过毛发移植来治疗斑秃。因为毛发移植只是毛发的转移,但斑秃部位受自身免疫攻击的影响,可能无法再作为毛发健康生长的“土壤”,难以保证移植后的毛发存活率。同时,也不要轻易尝试一些所谓的“民间偏方”“祖传秘方”,这些药方没有得到验证,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坚持治疗。方帆表示,斑秃复发率高,青少年重症斑秃复发率可能高达86%,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停药,复发率甚至更高。因此,目前治疗重症斑秃尚没有成熟的停药方法,需要长期服药,当然病情稳定时按照医生建议可减少服药剂量。此外,还要将传统治疗方式与新药结合使用。例如,在短期病情加重时,使用激素能更快控制病情;但在反复发作时或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中重度患者,建议使用上述较为成熟的新型药物,如巴瑞替尼和利特昔替尼,这样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情绪管理。患者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焦虑。方帆表示,斑秃不会传染,患者无需有心理负担,家人、朋友和医生应共同帮助患者疗愈。
方帆表示,目前很多专家和企业正在投入毛发领域的研究中,未来几年会有更多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创新药和治疗方法,希望患者及家属保持耐心和信心。▲
责编:徐梦莲
主编: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