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OK镜不是哪都能配的

受访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 张浩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工作委员会原主任 王前虎

本报记者 钟财芬

“一觉醒来,近视不见了”“在睡梦中就能摘掉眼镜”,这些夸张宣传语推荐的是形似隐形眼镜的角膜塑形镜,也称OK镜。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愈发严重,OK镜作为一种近视防控工具备受关注。同时,售卖乱象也随之而来。一些不法商家忽视验配和使用合规性,超范围推广、无资质售卖,不仅扰乱市场环境,也给使用者的眼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医疗机构违规验配OK镜

“我们最初去的是一家三甲医院,大夫说孩子眼睛发炎没给配OK镜,之后去了私立医院,成功配上了,但孩子戴了效果不理想。”山东省青岛市的陈女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她的孩子目前13岁,3年前因为想控制近视度数,她花3万元给孩子在当地的麦迪格眼科医院买了最贵的OK镜套餐。“当时销售和我签协议,说戴了后白天裸眼视力至少0.8,结果检查发现只有0.4~0.6。”陈女士说,其间孩子每个月都去复查,“虽然次次不理想,但医院让坚持戴。3年下来,孩子视力从400度涨到700多度,去公立医院还查出角膜变形。”陈女士去要说法,麦迪格眼科医院的销售人员却甩手不管。

8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潘家园的“北京眼镜城”,时值周六和暑假,上下几层楼熙熙攘攘。记者走访多家店铺询问是否卖OK镜,有的店员摇手说诊所才有,有的狐疑地说:“配OK镜得带上孩子。”询问几家无果后,记者正准备离开,一位店员塞给记者一张名片,推荐去眼镜城外一家名为“晰晰眼科”的诊所问问。晰晰眼科位于潘家园地铁口附近的名镜苑眼镜城二楼,全称为“晰晰眼科验光配镜中心”。记者称准备带7岁、近视650度的妹妹来配镜,问是否符合要求,店员表示“没啥要求,带孩子来做个检查,1小时出参数,1个月就能开始戴”,说着便极力和记者约配镜时间。

OK镜属于管理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国家对其材料、生产和临床应用范围都有很高要求。《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要求,只有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诊疗科目中有眼科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才能提供OK镜验配;验配过程要有眼科医生参与,还需附带专业验配设施;销售OK镜的企业应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但记者通过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发现,麦迪格眼科医院、晰晰眼科等均属于“未定级”机构。

网上更是暗藏不少OK镜“中介”。在淘宝上检索“OK镜”,能看到多家店铺标注着几十到几百元即可验配OK镜。记者咨询后发现,低价只是引子。以其中一家“艾丰医疗器械专营店”为例,店员表示,自己是经销商,“直接对接厂家,有折扣,包正品”。提及验配,店员称只负责销售,参数检查需到其指定的线下眼科机构进行。价格不透明、货源存疑、买卖和验配分离、流程合规性难以保证,记者的种种疑虑还未打消,店员便开始催促支付定金。整个过程下来,OK镜这一眼科治疗产品,推销、促销意味十足。

随意佩戴后果很严重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张浩表示,近视是由于眼轴过长,导致光线难以精准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无法看清远处物体。OK镜可在夜间佩戴期间通过流体力学效应改变角膜几何形态,使角膜中央区域变得平坦,从而降低角膜曲率,同时形成了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有助延缓眼轴增长和度数加深。白天摘下后,角膜会因惯性维持较平的曲度,以暂时减轻或消除近视度数,使佩戴者无需戴近视眼镜也能看得清楚。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工作委员会原主任王前虎介绍,“晚上佩戴,白天摘镜”这一特性,使得OK镜在1998年首次引入我国便迅速风靡。但由于缺乏监管,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最终引发震惊一时的群体性安全事故:2001年,全国超80人因佩戴OK镜出现角膜发炎甚至伤残,其中年纪最小的仅9岁。为此,中消协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告诫消费者“OK镜不OK”。

张浩表示,OK镜戴在眼睑内,直接接触眼球,检查和使用都很严格。首先要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眼睛有无炎症、眼球前节和眼底是否发生病变,如有禁忌证,连试戴都不允许。其次要进行屈光检查,一般要求佩戴者8岁以上、近视600度以下、散光150度以下、角膜曲率在40~46个屈光度,年纪过小、近视和散光过大、角膜曲率超出正常范围须谨慎佩戴。此外,要进行眼压、眼轴、角膜地形图等检查,才能精准定制OK镜参数。佩戴者必须定期复查,观察佩戴情况、近视防控效果、有无角膜炎症和干眼症,以及时调整参数或判断是否需要暂停佩戴。

正因种种限制,去网上或无资质的眼镜店购买OK镜存在较大隐患。张浩解释,一方面,产品质量、进货渠道、镜片适配性难以保证,验配流程也不一定规范。另一方面,售后服务远不如医院规范,镜片适配性不好可能难以及时调换。对于眼部条件不适合、适配性较差的孩子来说,佩戴OK镜不仅难以达到控制近视度数的效果,还将增加角结膜感染、发炎等风险。

严厉处罚违法行为

张浩表示:“目前一些机构为促进OK镜销售,可能会宣称其有治愈近视、降低度数等作用,这都是以偏概全、混淆视听。”近视发生的原理是眼轴变长,而眼轴一旦变长基本不可逆,OK镜只能延缓近视发展、暂时矫正视力。

“OK镜更适合近视度数发展快、白天体育活动多不方便佩戴框架眼镜的孩子。”张浩说,OK镜需一年或一年半更换一次,每年镜片费、护理费、复查费加起来动辄一两万,“从经济方面考虑,想要控制近视,可考虑性价比更高、临床效果不分伯仲的框架型离焦镜或控优点眼镜。”

王前虎表示,越来越多家长选择使用OK镜来控制孩子近视增长。一些不规范的眼科机构为了追求利润,不顾专业标准,忽视患者的适应证和角膜健康,通过网页、短视频等过度推销OK镜。为避免2001年的悲剧再现,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杜绝乱象。

提高执法力度。OK镜只能在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销售,对于眼镜店、医疗器械店等违法验配OK镜的行为,相关部门要及时打击取缔。

加强联合监管。卫健委应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共同打击OK镜这类医疗器械的违法销售行为,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医疗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