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李红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周静鑫
本报记者 田雨汀 欧阳云霜
舌头不仅能让人品尝到酸甜苦辣,还是一面健康的镜子。舌诊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医所推崇。通过观察舌头各种细微变化,医生能洞察人体健康,而这一效用近日再次被现代科学证实。
伊拉克巴格达中央技术大学和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科学家在国际期刊《技术》上发表论文,研究人员利用5260张图像,训练计算机学会预测不同舌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准确率达到98%;随后,研究团队用该模型对60名已确诊糖尿病、肾衰竭和贫血患者的舌头图像进行匹配,准确率达96.6%。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的舌头具有独特性,颜色、形状和舌苔的深浅等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蛛丝马迹。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红梅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舌头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舌体可分成上、中、下三部分,舌尖为上焦对应心肺,舌中是中焦对应脾胃和肝胆,根部为下焦对应肾。如果舌象发生变化,能直观反映出人体气血盛衰、阴阳平衡、病邪进退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静鑫表示,身体健康者的舌头通常呈淡粉色,舌苔薄白而均匀,质地润泽、干湿适中、活动自如。如果发现舌态、舌色、舌苔、舌形等发生变化,很可能是疾病信号。
舌态
周静鑫介绍,临床问诊时,首先会让患者将舌头自然伸出,观察活动状态,说话是否含混不清。正常情况下,舌头应软硬适中、伸缩自如、向前居中、稳而不颤,而以下情况则是病态表现。
伸舌歪斜。若患者将舌头伸出时无法居中,并伴有一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要高度怀疑是中风,这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所致。
舌体颤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筋,若肝功能失调,会扰乱身体正常秩序,轻者表现为舌头不自主地震颤抖动,重者不伸舌也难以控制颤抖。舌淡白而颤动,多因气血亏虚,导致举舌无力;舌红少津而颤动,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导致阳气亢盛,使得肌肉、筋脉失去濡养而引起的;长期过量饮酒者,舌体也会颤动。
静脉紫暗。舌头卷起,舌尖顶在上颚,暴露出舌底。血瘀者,舌下静脉会充盈扩张,呈暗紫色,说明重要脏器供血可能不足。
舌色
李红梅表示,舌头就像一份随身携带的“体检报告”,颜色异常能及时亮起疾病预警信号。
淡白舌。舌体瘦薄、枯白无华,多见于气血两虚、阳气不足者,常伴有少苔或无苔。这类人冬天手脚容易冰冷,且免疫功能稍差,更易感染疾病。
红舌。舌面上有红点或舌乳头形如芒刺,可能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或肝胆火旺。临床上,急性中风患者的舌头多表现为异常红色;感染幽门螺杆菌者,舌头可能会呈微红色,并带有白色斑纹。
紫舌。多见于血液循环不畅者。舌头乌紫可能是高脂血症、肺心病等所致;有些癌症患者的舌头可呈紫色,有厚厚的油腻感;靛蓝偏紫则提示有血管、胃肠道或哮喘问题;月经不调者,舌头也可呈青紫色。
黄舌。一般为食物着色引起,比如长期吸烟、喝茶、吃深色食物。新研究中提到,肝胆疾病、胃肠道问题和糖尿病患者的舌头也可能呈黄色。
舌苔
舌苔是舌背上一层薄、白、润的苔状物,一般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中部、根部稍厚。李红梅介绍,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以及病邪的性质和病位深浅,望诊主要看苔色和苔质。
白苔。薄白而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白而干燥,为表热证,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身痛、鼻塞、无汗或微汗、咽喉肿痛;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鼻干咽燥。
黄苔。一般舌苔越黄,热邪越重。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极,舌苔黄厚腻则是湿热内蕴或痰湿郁久化热的结果。
灰黑苔。舌苔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深浅与病情相应,苔色越黑,病情越重。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来,表示病情较重。
厚苔。舌苔由薄转厚,代表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由厚转薄是病情好转的表现。
燥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一般是由于患者高热、呕吐、腹泻等,导致体液失衡所致。舌苔颜色越深,代表病情越重,可呈白色、黄色、黑色。
腐腻苔。舌苔黏腻、中厚边薄、刮之难去,多见于湿浊、食积、湿温者。若舌苔上的颗粒粗而松散、刮之易去,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溃疡之证。苔黄腻多为湿热,苔白腻多为寒湿。
地图舌。这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舌部炎症,病损部位边界清晰、位置及形态多变,也称“游走性舌炎”。常由脾胃虚寒、积食、贫血等诱发,可表现为口干鼻燥、出虚汗、易疲惫等。患者通常无疼痛不适,预后良好。
镜面舌。舌面光滑,没有舌苔,即为镜面舌,又称“萎缩性舌炎”。患者常有津液匮乏,阴虚较重,同时伴有口干、烧灼感、味觉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干燥综合征等。
舌形
身体健康者的舌头一般为椭圆形,表面光滑无凹陷。周静鑫表示,如果把舌头比作一个充气的气球,当气血不足或瘀堵,舌体就会发生相应的凹凸变化。
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边缘有齿痕,多为脾虚湿盛或阳气虚衰所致,可能伴有易出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减、贫血等患者,也可因长期饮食不当、过度疲劳等因素所致。
瘦红舌。舌体偏瘦且红的人,多为气血亏虚、阴虚火旺所致,不仅缺乏营养和水分,体内还有热或炎症。患者可出现口干咽燥、失眠多梦、心烦不宁等症状。
沟纹舌。舌面出现持续不消的褶皱,呈放射状、不规则沟状裂纹。一般与先天性疾病或银屑病、胃炎、B族维生素缺乏等有关,容易引起继发感染或溃疡。
菱形舌。舌尖部收窄、凸出伴红赤,两侧从中部向根部收窄,舌头整体呈菱形,说明上焦有热、肝气不舒、情志不畅,下焦亏虚、肾气不足、下肢无力,需辨证施治。菱形舌也可能与念珠菌感染、内分泌失调、缺铁、大量应用抗生素或激素有关。
两位专家提醒,舌诊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之一,且是一项专业诊断技能。在疾病诊断中,舌象的变化须结合患者的全身症状、脉象等。大家日常可伸出舌头简单观察,若发现舌象有明显异常,应及时就医,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