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 皘
本报特约记者 张明禄
9月以来,秋台风频频刷屏。月初,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先登陆菲律宾吕宋岛,随后到达我国海南省文昌市、广东省徐闻县,成为1949年以来秋季登陆我国、在北部湾海面活动最强的台风;9月16日,第13号台风“贝碧嘉”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9月19日,台风“普拉桑”又在浙江省岱山县、上海市奉贤区先后登陆。
据报道,广东部分地区及海南岛大部地区在“摩羯”影响下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海南岛北半部陆地伴有13级至16级大风,部分市县出现成片停电情况。海浪将2吨重的挡浪石吹到海堤之上,显示出“摩羯”的巨大破坏力。
为什么这一轮台风的强度如此之大?据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皘介绍,气象学上,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被称为“秋台风”。1949年以来的气象统计数据显示,从常年同期看,秋台风平均每年生成11.38个,2.26个登陆我国;夏台风(6月至8月)平均每年生成11.62个,4.36个登陆我国。不过,今年9月以来,我国秋台风出现的频率较历史同期偏活跃。
相较于夏台风,秋台风的数量一般不占“优势”,强度却不容小觑。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与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从北向南移动造成的海温偏暖有关。海温达到最高值往往发生在秋季,这时海温偏暖,会积攒更多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也更大。除自身“实力较强”外,秋台风往往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结合,形成“强强联手”。
今年9月以来,整个副热带高压有所北抬,热带低纬度地区得到“解放”;同时,西南季风呈现非常活跃的状态,南半球也存在较强的赤道气流。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9月的热带对流变得更加活跃。此外,与冬天相比,秋天的冷空气活动强度较弱,与台风接触后,常常激发台风对流效应,在某种特定配置下,就可能产生叠加效应,导致台风强度增强。
从路径上看,秋季能够北上的台风较少,秋台风以偏西路径为主,而且活动纬度偏低,主要影响南海和华南地区,登陆地多为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和福建省。
王皘指出,台风“摩羯”和“贝碧嘉”的登陆强度都超过了历史同期其他台风,这反映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种天气趋势。相关科学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暖、海温升高,低层水汽输入增加,台风、强台风的形成比例呈增高趋势。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21世纪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强度已经展现出增强趋势。这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台风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和防台风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