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多国限制咖啡因饮品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  高  键

本报记者  虞  晔

茶、咖啡和功能性饮料已成为人们的“提神利器”,这背后主要是咖啡因在发挥作用。作为一种生物碱类抗氧化剂,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利尿、刺激大脑等作用,可用于短期缓解疲劳,但大量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当前,多国采取措施严管饮料咖啡因含量,或警示消费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避免过量摄入。

限制少年儿童饮用。2018年9月中旬起,韩国中小学校园就全面禁售咖啡,该国食品和药品安全部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日摄入咖啡因数量按体重计每千克不超过2.5毫克。同年,英国部分超市禁止向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因为这些饮料含有太多糖分和咖啡因。另外,如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均已实施饮用能量饮料年龄限制。

产品设置警告标签。丹麦规定,能量饮料每100毫升最多添加32毫克咖啡因,若咖啡因含量超15毫克,产品须标明不适宜儿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饮用。然而,尽管有警告标签,丹麦消费者委员会认为,这些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严查含量超标饮品。据澳大利亚相关法规,能量饮料中咖啡因含量应在145~320毫克/升。不久前,南澳大利亚州展开针对违规能量饮料的打击行动,在100多家商超中查获700多瓶咖啡因含量超标的能量饮料。去年,南澳州还在当地学校考试前夕,展开禁止销售不安全能量饮料的行动。

我国大多数商超、奶茶店等都会销售含咖啡因饮料,主要包括:可乐等汽水、红牛等功能性饮料、咖啡类饮品,以及绿茶、红茶、奶茶等茶饮,部分果汁饮料,如某品牌轻咖啡因果汁饮料中也含咖啡因。其中,很多饮品的咖啡因含量较高。以奶茶为例,2019年深圳市某机构检测市售珍珠奶茶发现,奶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达522毫克/千克,相当于7罐红牛的咖啡因总量。《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指出,健康成人的咖啡因安全摄入量在每日400毫克以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咖啡因安全摄入量在每日175毫克左右。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表示,过量摄入咖啡因有四重风险。第一,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逐步提升心率和血压,增加患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第二,国际期刊《营养学前沿》曾刊文称,每天摄入超95毫克咖啡因,骨关节炎发生风险就会升高。第三,可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引发神经过敏、头痛、烦躁和焦虑等症状。第四,刺激胃黏膜,可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肠痉挛,长此以往将造成慢性胃炎等疾病。另外,孕妇摄入过量咖啡因会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胎儿生长迟缓。

近些年,我国更多人开始关注过量摄入咖啡因问题。有观点认为,可采取将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分级标注,或在饮料营养成分表上添加咖啡因含量一项,并对咖啡因含量较多产品进行特别标注。

高键表示,上述做法可提高消费者知情权,也有助合理饮用、理性消费。对个人来说,建议平时尽量喝白开水和淡茶水;健康成人如有提升注意力需求,可一次摄入咖啡因含量为60~400毫克的天然咖啡因饮品,可在早上或下午2~4点间饮用,避免睡前及空腹饮用。少年儿童应限制或谨慎饮用此类饮品,孕产妇、患病人群等特殊人群饮用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