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 张纾难
本报记者 钟财芬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体检查出结节的现象愈发普遍,很多人对此非常担忧。西医明确结节只能手术切除,吃药是消不掉的,中医却认为中药有调理脏腑的功能,可通过改善身体内环境间接达到消除结节的目的。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张纾难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结节的存在不仅可能引发患者的恐慌,还可能对身体产生多种影响。首先,结节是一个潜在的健康风险,可能影响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例如,甲状腺结节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新陈代谢;肺结节可能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乳腺结节可能影响乳腺生理功能,甚至增加乳腺癌风险。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结节具有重要意义。
张纾难介绍,中医通常用“结节体质”来形容体内易产生结节、肌瘤、囊肿等病理现象的人,认为诱发因素多为气滞、血瘀、脾虚等。中医治疗结节不仅着眼于消除已有的结节,更重要的是由表入里,调理和改善体质,使身体不再适合结节的生长。张纾难举例:“结节体质就像容易长野草的土地。西医切除结节,相当于拔野草,很有可能会再次长出新草;而中医是改良土壤,让土质从根本上不适合野草再生。”
张纾难表示,对于已长有结节的患者,中医通常采取标本兼治的策略。一方面,使用具有软坚散结功效的中药,直接作用于结节,帮助其缩小或消失,此为治标;另一方面,根据患者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改善,这是治本。他强调,无论治标还是治本,都讲究辨证论治,用药也必须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例如,对于肝郁气滞体质的患者,就用疏肝解郁的中药;气滞血瘀者,则应注重理气化瘀;脾虚湿盛者,就要健脾化湿。“一人一方、个性化治疗,才能确保中药的疗效最大化。”张纾难特别提醒,网上流传的散结方、消结方是不可信的,这种“千人一方”式的治疗既不符合中医理念,也难取得实际效果。
“至于通过吃中药是否一定能消除结节,答案是不确定的。”张纾难解释,结节能否消除取决于其大小、性质等,还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敏感性和吸收利用度有关。“就像生活中,同样是喝茶或喝咖啡,有的人喝完提神醒脑,有的则毫无反应,有的甚至更困。但不管能否消除结节,科学应用中医药改善体质,身体一定会受益。”
面对结节,是选择手术还是中药治疗呢?对此,张纾难给出参考:“需要结合薄层CT检查结果看,必要时可配合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与此同时,还要综合评估结节的大小、位置、边界、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复查过程中有无变化等。如果结节处于良性且可控状态,患者可以优先选择中药调理,定期复查;若结节有恶性倾向或增长迅速,应尽快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