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张 玮 □全科主治医师 曾 妃 □儿科主治医师 贾怡晴
本报记者 虞 晔
大到 综 合 医 院 ,小 到 社 区 诊 所 ,怎 样才能为儿童营造一 个和谐友爱的医疗环 境,从心理上减轻孩子 们对医院的恐惧?
为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提出 ,到 2025 年建设300所儿童友好医院。目前,上海闵行区、静安区、嘉定区等有近百家医 院正在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近日,《生命时报》记者来到上海 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简称“万里社卫”)。该院于 2021 年末 由普陀区政府拨款建设投入使用,设 有全科、中医科、康复科、口腔科等科 室。今年 8 月,万里社卫自费对免疫规 划门诊进行了儿童友好化改造。记者 进入诊区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像走入了童话王国”,入口处专设儿童推车放 置点,门诊地面用鲜明的色块划分功 能区,蓝色为主通道,绿色为诊疗区, 休闲区则采用鲜亮的橙色,12 个诊室 用 12 生肖依次标识。预检台设计成城 堡形状,储物架上放满了由万里社卫 职工家庭捐赠的绘本和玩偶。卫生间 则 贴 心 地 用 蓝 色 和 粉 色 做 了 性 别 区 分,配备了小便器、小马桶、“一米”高 度洗手盆及专用扶手。 免疫规划门诊设有儿童乐园,铺设 地垫和围栏,放置了滑梯、小篮球架和 木马等,孩子们在里边或嬉戏玩耍,或 低头专心玩玩具,全然忘记了这里是 医院。曹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女儿来 医院就哭闹,改造后,候诊时有玩具, 打完疫苗能骑小木马,既解放了大人 的双手,孩子也不再恐惧,有时过了疫 苗留观时间还吵着再玩一会儿。”改造 后的万里社卫优化了母婴室,10 平方 米的粉色系房间内,温奶器、微波炉、 饮水机、空气净化器、小床、沙发、婴儿 护理台等一应俱全,能满足哺乳、换尿 布、清洗、休息等多种需求。母婴室内 墙上设置了一键呼叫系统,妈妈们有 需要时可直接联系预检台。 万里社卫不仅好看好玩,更是在细 节上做足功夫。桌子、候诊椅、洗手台 等所有尖角处均用硅胶防撞贴包裹, 墙面采取软包,地面采用 PVC 防滑地 胶,门窗装有防夹手装置。万里社卫 主 任 张 玮 表 示 ,万 里 街 道 辖 区 内 有2000 多名 0~6 岁儿童,居民对于儿童友 好医院建设有很多期待,设计过程中 团队五易其稿,力求让患儿及家长感 受 到 温 馨 与 舒 适 。 为 了 贴 合 儿 童 的 “一米视角”,改造时将整体装饰安排 在离地 90~150 厘米处,并在完工后邀 请小朋友们来验收。小观察员们提出 了很多改进意见,比如希望更新候诊 室播放的动画片,多设计一些玩的地 方等。改造后的万里社卫不仅更符合 儿童的心理和需求,对医生提供更优 质的服务也起到极大 帮助。全科主治医师 曾妃表示:“如今,院 内 环 境 温 馨、充 满 童 趣,孩子们开心,医生 在诊治过程中神经也 不再紧绷。” 张玮表示,儿童友 好 医 院 改 造 中 ,从 儿 童 视 角 出 发、充 分 理 解 儿 童 需 求 是 最 难 的,比如患儿需要安全感、被理解尊重 和适当的娱乐,除了硬件升级,医护的 沟通技巧也要改进。儿科主治医师贾 怡晴表示,秋冬季节是儿童呼吸道疾 病的高发期,需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等,不少小朋友接种时哭闹不止。接 诊这类患儿最重要的是安抚情绪,与 他们建立信任感。“接种前,我会用动 物玩偶做示范,告诉孩子怎么打针,药 物会在身体里怎么发挥作用,保护他 们的小身体,顺利完成接种后,还会给 小朋友发卡通贴纸,以作鼓励。” 张玮说,未来,万里社卫将继续探 索更多儿童友好设计,比如引入人工 智能技术,与儿童互动游戏,缓解紧张 情绪;在诊疗室前,通过动画形式展示 就诊流程、疾病知识,让孩子们更好地 理解和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