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李立国
本报特约记者 曹飞迪
近日,“长春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案”有了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周某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周某死刑,立即执行。去年6月,女子小娄在长春一小吃街被周某高空投掷的砖头砸中,不幸离世。据了解,周某此前曾在高楼向外投掷过两桶5升桶装水、三罐未开封可乐,砸到过其他人。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立国表示,法律层面上的“高空抛物”,主要是指高层建筑的人为抛掷物、自身脱落物、悬挂搁置脱落物等。当前,高空抛物已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各国均采取措施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
在美国,高空抛物案件首先是刑事案件,遵从先刑事后民事原则。美国法官有一个共识,即如果不对高空抛物施加重罚,就不足以震慑那些随意高空抛物的人。高空抛物行为涉及的侵权责任问题,主要由州法律来规定。如果行为人明知高空抛物可能造成伤害却仍然进行,要承担更严重的责任。
法国刑法规定,高空抛物伤人行为属于“过失伤害罪”,行为人必须对造成的所有损害承担责任。法国还规定,建筑工地必须在其周围设立足够的安全栏杆和安全网,控制高空抛物行为;同时要求建筑工地承包商必须购买相关公共责任保险。
新加坡会对高楼抛物肇事者给予监禁和罚款处罚。在此基础上,国家建屋局根据情节轻重可按原来的售房价格或建屋局规定的价格,强行收购肇事家庭住宅。新加坡环境局将高空抛物与食品卫生、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并列为重点治理对象。该局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只要接到投诉,调查人员就会及时赶到现场处理。
日本民法规定,建筑物的附属物,如玻璃等,非人为故意落下致人伤害或死亡,建筑物占有者对被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在侦查高空抛物事件时,日本通过广覆盖的城市监控系统调查取证,同时通过该系统对抛物者形成震慑。另一方面,相关社区协调组织倡导居民目击举证。
在李立国看来,社区物业应主动参与到高空抛物的治理中,通过“人防+技防”等多种形式,构筑起社区安全屏障。同时,街道、社区等也可发挥基层管理优势,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和监督团队。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杜绝高空抛物的文明习惯和法治共识,才能真正构筑起保护我们头顶安全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