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口腔黏膜病分三路治

受访专家: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创始人  李元聪,本报特约记者  陈世娟

正如身体有皮肤“罩着”一样,我们的口腔也有保护层,那就是口腔黏膜。由于某些原因,这层“天然屏障”可能会受到破坏,从而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其属癌前病变,必须引起重视。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口腔黏膜慢性疾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变白、发硬、张口受限,摸之有明显条索感,以及反复出现小水泡等。由于发病相对隐匿,初期患者很难发觉,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目前西医尚未完全明确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长期咀嚼槟榔、吸烟、喝酒以及嗜辛辣等刺激食物有关。近日,《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由无烟烟草和槟榔导致的口腔癌病例约占病例总数的1/3,其中,槟榔的危害最为严重。在我国,湖南、海南、福建等地是槟榔食用史“重地”,故口腔癌发病率较高。2023年湖南省最新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湖南省口腔癌发病率位居当地男性癌症发病率第五位,男性死亡的第八位,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创始人李元聪教授专研该病40多年,他认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系嗜食辛辣燥热之品,湿热毒邪侵袭,蕴积肌膜,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毒内停而发病,病因病机为气机不畅、血运受阻,并将其划分为气滞血瘀证、痰毒蕴结证、气血亏虚证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气滞血瘀证。瘀血是指留积于体内,未能及时消散,丧失生理作用的血液。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器的功能,气的推动与固摄,脉道的通利等密切相关。瘀血形成后,停积于体内不散,不仅失去血液的濡养作用,还可导致新的病变发生。反映在口腔中,就表现为口腔黏膜苍白、发硬以及功能障碍,李元聪据此症状,将这类口腔黏膜疾病归为气滞血瘀证,治疗提倡理气活血、化瘀软坚,常选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昆布、海藻、制香附、郁金各10克,夏枯球、生地黄各15克),每天1 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服用20剂后复诊。方中,桃仁、红花为君药,主活血化瘀;生地黄、当归滋阴清热、养血活血;芍药养血散瘀;川芎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昆布、海藻、夏枯球软坚散结;制香附、郁金理气血,散郁滞,搭配运用,可共奏理气活血、化瘀软坚之功。

痰毒蕴结证。痰、毒泛指一切对口腔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槟榔为例,其产自亚热带,性温燥热,质地坚硬,咀嚼过程中不断释放槟榔碱等化学物质,持续刺激口内黏膜,从而形成病损。再比如,平时如果嗜食过于辛辣的食物,口腔黏膜就会遭受反复“刺激”,日久邪毒蕴结不散,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生痰生湿,导致肌膜失养。因此,在治疗痰毒蕴结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时,李元聪着重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药常选二陈汤加味(法半夏、陈皮、茯苓、浙贝母、制香附、桔梗、牡丹皮、金银花各10克,夏枯球15克,甘草5克),每天1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服用20剂后复诊。方中,法半夏、陈皮、浙贝母能燥湿、理气、化痰;茯苓、甘草可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制香附、牡丹皮理气、和血、散瘀;桔梗、夏枯球祛痰化浊;金银花清热解毒,配伍共用,理气化痰的效果很不错。

气血亏虚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强调,任何疾病的发生,最后都归结于自身防线的崩溃。以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来说,若人体正气不虚,经络通畅,即便外邪(例如烟草、槟榔、辛辣等导致的慢性理化刺激)趁虚而入,身体也会启动自我修复能力,及时将毒邪排出体外,不至于酿成大祸。但若正气亏损,气血失调,机体无力与外来毒邪抗争时,健康就会慢慢被侵蚀。辨证为气血亏虚证的患者,李元聪施治时会注重补气益血、调和营卫,方药常选八珍汤加减(熟地黄、生地黄各15克,丹参20克,白术、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玄参、石斛、大枣各10克),每天1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服用20剂后复诊。方中,熟地黄益气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芍药养血效力强,可助熟地黄滋养心肝;炙甘草益气和中;玄参、丹参、石斛养阴清热;加用大枣,调养脾胃,以助生化气血。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必须禁食槟榔、辛辣之物,戒烟戒酒,避免外来刺激。与此同时,配合中药规范治疗,通过补益气血、调和营卫等手段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症状的目的。”李元聪教授提醒,该病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治关键,建议大家体检时重视口腔检查,关注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