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上半身会后仰,核心肌群、背部肌肉不再活跃,腰椎等部位承受过多压力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军事训练伤防治中心副教授 吴智钢 □张子茹
许多人日常等公交或坐地铁时,习惯在站着的同时玩手机,身体会进入一种姿态:头前伸、背靠墙、骨盆前挺。这个姿势形如站立版“葛优躺”,感觉很放松,但久而久之会导致一种常见的体态问题——“摇摆背”。
摇摆背,又称懒人体态,表现为头向前伸、胸椎后凸曲线增加、骨盆向前平移且上半身后倾。很多人会将之与骨盆前倾混淆,但事实上,骨盆前倾是指骨盆向前旋转,下背部曲线更明显,而摇摆背则是骨盆整体向前移动,骨盆在视觉上比胸部更突出。习惯托腰的孕妇、长期站立工作的人都可能面临这一问题。
站姿不正确是引发摇摆背的主要原因。臀部、腰部肌肉在站立中起到稳定骨盆和支撑身体重量的作用,长时间站立会让人不自觉骨盆前移,以改变受力分布,减轻相关肌肉负担。骨盆前移时重心也跟着前移,为保持重心稳定,上半身就会往后仰,导致负责维持身体稳定的肌肉(如核心肌群、背部肌肉等)处于放松或不活跃状态,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支持,从而引发身体后侧链失衡,形成摇摆背。这不仅影响外在形象,还可能使腰椎承受过多压力,进一步引发腰痛、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要想纠正摇摆背,首先需改正不良姿势,其次应增强核心肌肉力量并放松紧张肌肉。建议练习以下动作。
靠墙站立。身体靠墙,确保后脑勺、肩胛骨、臀部和脚后跟紧贴墙壁;每次保持2分钟,每天练习3次。通过对齐墙面,身体能矫正脊柱、骨盆和下肢的位置,减少腰椎过度前凸。
腘绳肌拉伸。仰卧,一条腿平放,另一条腿伸直抬起,至与身体垂直、大腿后侧(腘绳肌)产生拉伸感;维持20~30秒,然后慢慢放下腿,换另一条腿重复动作,每条腿各完成5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组。拉伸腘绳肌能减轻其对骨盆的拉力,有助骨盆保持中立位。
颈深屈肌力量训练。坐位,身体放松,尽量保持颈部以下部位不动,缓慢且平稳地向后移动头部,直到不能再向后为止,注意不要抬头或低头,保持10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组。增强颈深屈肌的力量有助减少头前伸,给肩颈背减压。
侧平板支撑。侧躺,下方手臂屈肘,用前臂支撑抬起身体,使身体呈一斜线,上方手臂可叉腰帮助维持稳定;保持30秒后换另一侧重复动作,每侧各练习5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组。该动作主要锻炼腹肌、背肌等核心肌群,有助维持身体平衡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