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蒋宇利
本报记者 施婕
未成年人药物滥用正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日前,黑龙江省安达市一位14岁初中生在课堂上吞下30片处方药卡马西平后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所幸保住性命。卡马西平属于精神类药物,严重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甚至昏迷。近年来,青少年群体过量服用卡马西平等成瘾性药物的情况并不鲜见,并发生多起“嗑药”中毒事件,以及致幻后实施犯罪的案例,引发公众的担忧。
当事人事后透露,之所以会购买卡马西平,是因为听说这类药有致幻作用,吃了可以放松心情。之前,他还尝试过几次右美沙芬片,也是处方药,同样有致幻效果。这两种药都是在当地同一家药房买的。购买时,他没有被要求出示身份证和处方,付费后即可拿药。在当事人所在学校,不少学生都有过服用此类药物的行为。
《生命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未成年人药物滥用事件屡屡发生并见诸报端。其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精神兴奋药、镇咳药等成瘾性药物,在青少年“嗑药圈”中颇受欢迎,因为超剂量使用可能产生欣快和兴奋感、视听幻觉等。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蒋宇利表示,青少年滥用药物有多方面原因,如原生家庭过于放纵或控制,在学校遭受孤立、霸凌,学习压力大或个人性格孤僻渴望被关注,在他人诱导、教唆、好奇心的驱使下,误入药物滥用的歧途。
近年来,我国对于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一直处于严管态势。麻醉精神类药品目录、处方药范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但网络买卖使得青少年获取药品变得容易,在线上通过QQ群、贴吧、游戏、短视频平台等与“药代”联系,并为药物设置暗语,如称右美沙芬为“优美”、普瑞巴林为“Pre80”,以保证交流的隐匿性,再通过邮寄等方式拿到药物。“不仅线上,线下一些药店为了牟取非法利益,也可能铤而走险,向青少年违法违规出售处方药或特殊管理药品。”蒋宇利说。
蒋宇利表示,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使用具有依赖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或物质。药物滥用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极大破坏,可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出现认知能力下降、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影响激素分泌,出现月经不调、失眠多梦;加重肝肾负担,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损伤心脏和神经系统,引发心律失常,导致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还可能影响社会治安。
一直以来,针对管制药物违规买卖的双方,国家都有严厉的惩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能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情节严重者,将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新闻中涉事的安达市某大药房,因违规售药,被处以警告、罚款和吊销许可证等处罚。滥用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精神类药品等同于吸毒,但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为原则,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在国家高强度管制之下,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仍屡禁不止,有何解决之道?蒋宇利认为,关键要做好“疏”与“堵”。家长要做好第一责任人,发现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了解预防药物滥用的知识,帮助孩子认识药物滥用的危害,指导确有服药需要的孩子合理用药。学校应营造健康的氛围,为孩子减轻学业压力,加强管理,防止霸凌行为。政府要加强对存在成瘾可能性药品的监管,以镇咳药右美沙芬为例,3年来该药经历了由非处方药到处方药、网络禁售、归为二类精神药品的列管路径;持续强化线下药店限购管理,建立健全联网可查的追溯机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大量购药、频繁购药等行为作出预警;严厉打击线上“代购”产业链,加强寄递渠道查验,以有效遏制药品滥用和流入非法渠道,严惩非法或违规销售药品的经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