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 黄勇福 □ 主任医师 龙耀斌
如今,广场舞已经成为许多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社交活动,能让老人在享受舞蹈的律动、锻炼身体的同时,结识一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爱好相似的朋友,对身心健康都有利。然而,广场舞的舞种繁多、各有特色,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选择时应有所侧重,以适应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健康需求。
50~60岁:节奏感强、动作多变。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肌肉质量、心肺功能以及新陈代谢水平尚未出现明显下降,还能保持较好的柔韧性和反应速度;往往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旺盛,因此更建议尝试节奏感更强、动作更为多变的舞蹈,如探戈、恰恰、交谊舞等。
这些舞蹈不仅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还能通过快速的步法变换和旋转来提高心率,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以探戈舞为例,其步法以交叉步、踢腿、跳跃、旋转为主,要求舞者脚步轻盈、稳定,避免落地太重或拖步;在舞步转换过程中,重心要自然流畅地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对身体协调性和力量控制要求很高。老人如果不注意,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意外伤害,建议初学者从分解动作学起,不要急于求成;长时间高强度练习还可能增加心血管负担。为了减少上述风险,老人开始跳舞前应充分热身和拉伸;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适时补充水分,防止运动中脱水;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强度,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
60~70岁:强度低、对关节冲击小。随着年龄增长,60~70岁的老人会出现一系列变化,比如肌肉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关节灵活性减弱等。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关节和骨骼很容易受伤,需要特别关注。因此,老人选择广场舞时,应更倾向于强度低、对关节冲击较小的舞种,如秧歌、扇子舞、民族舞等。
这些舞蹈往往能在不给关节施加过多压力的前提下,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以秧歌为例,这种舞蹈简单易学,老人只需有节奏地摆动丝带或手帕,不断重复几个简单的步法,就可以锻炼协调性、提升心率,达到锻炼效果。跳这些舞最重要的是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老人应该避免突然改变方向或做高难度的跳跃动作,以防跌倒。建议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学习,并在熟练后逐渐尝试更复杂的编排。此外,建议这部分老人选择支撑性好、缓冲性强的鞋,以保护膝关节和踝关节。
70岁以上:风险低、节奏舒缓。7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面临多种慢性病的挑战,如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等,身体机能进一步退化。因此,推荐70岁以上的老人尝试风险低、节奏舒缓的舞蹈,如慢三、慢四和太极舞。
这些舞蹈的动作缓慢流畅,有利于增强平衡能力、预防跌倒。以太极舞为例,它融合了太极拳的技法,动作柔和、缓慢且连贯。其动作要点在于身体的放松与控制,要求老人的每一个姿势都平稳而精准,不仅能增强手臂和腿部力量,还有助改善协调性和对身体的感知力。此外,太极舞中的进步、退步等步法,可帮助老人提升步行时的稳定性,加强下肢支撑力;深、长、细、缓的呼吸方式,能够提高心肺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应始终保持呼吸的平稳和动作的连贯,不宜突然加大动作幅度,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