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系教授 王 岳
非法行医屡禁不止,许多百姓放着正规医疗机构不去,转投民间“草莽”?背后涉及多方面原因。
法律法规执行不力。按现行法律,没有执业证书的行医行为如造成患者死亡等后果,应以非法行医罪定罪量刑。但现实中,给钱私了、以罚代刑的解决方式较普遍。当违法成本远低于经济收益,非法行医者以身试法的现象便难以根除。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当前,大型公立医院虹吸现象严重,造成医疗资源“向上汇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不足。很多正规的村诊所,长期面临设备老旧、人才缺乏、服务量有限等问题,难免流失患者,甚至被“假中医”抢了饭碗。
医疗费用衍生信任危机。近20年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每五六年就翻一番。大医院检查多、用时长、治疗贵,有些患者甚至产生在医院看病被“宰”的感觉,经济重压下宁愿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民间医者。
“米大夫”非法行医,并非单纯的个体纠纷,反映的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严格执法,打击非法行医。法律的严肃性不是体现在惩罚力度上,而是其不可豁免性。一旦发生无证行医事件,必须严格执法。凡是触犯刑律者,卫健部门不能“一罚了之”,应把案件移送公安局、检察院,定罪量刑、追究相应刑事责任。
全民举报,杜绝“假白大褂”。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对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内部举报人举报实施奖励的公告》,明确鼓励医药行业内部举报,最高奖励100万元。无证行医行为有其隐蔽性,外围监察难以突破,如能制定类似的“举报有奖”机制,有助形成全民共治氛围。
有序引导,规范传统疗法。在打击非法行医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确有高手在民间”。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中医药法,明确鼓励将一些有科学依据的民间疗法纳入中医药体系。对于部分民间老中医来说,正规流程拿证难度高,或许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吸纳更多有实力的中医师进入“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