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用有限的生命做热爱的事

受访专家:原卫生部副部长、著名妇科肿瘤专家   曹泽毅, 本报记者   钟财芬

开栏的话:谈到健康话题,没有人比医生更有发言权。他们除了能治病救人,对于延年益寿之法也颇有一些心得。很多医生在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令人羡慕。本版开设“医者寿”栏目,邀请一些80岁以上的老专家,分享养生延寿秘诀。

从医七十载,年逾九旬,曹泽毅教授依然活跃在临床第一线。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当天,他上午做了一场卵巢肿瘤手术,中午利用休息时间为一位患者答疑,下午三点左右见完记者,又马上奔赴病房。对曹教授来说,这种忙碌的节奏是他的生活常态。

曹泽毅出生于1933年,四川成都人,曾任华西医科大学校长、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宫颈癌防治工程组委会主席,是中国妇产界领军人物。他来自医学世家,父亲是内科医生,享年96岁;母亲曾任助产士,终年103岁。“在很多人看来,是基因、医生这一职业成就了我的长寿,但事实上,科学研究显示,基因对长寿的影响只占10%~15%。”曹教授认为,健康长寿并非既定宿命。

“我10岁以前身体非常虚弱,曾三度面临生死危机。”曹教授回忆,第一次是婴儿时期感冒,医生按儿童剂量(超过婴儿剂量3~4倍)给他喂服止咳药,药物含鸦片成分,一口下去就导致他呼吸骤停,迅速抢救才得以生还;第二次是三四岁时患麻疹并发肺炎,当时抗生素还没有研发出来,该病死亡率超50%,幸运的是他被一位名中医用中药救回;第三次是7岁时因阑尾炎穿孔引发腹膜炎,当时该病死亡率为80%,经外科圣手董炳奇及时手术并用上新药氨苯磺胺才康复。

7岁后,曹泽毅的身体慢慢好起来,但还是比较虚弱,直到十五六岁开始锻炼才有了转机。曹教授介绍,高中时他开始接触短跑,“受到良师鼓励,我越跑越有兴趣,后来上大学时还作为短跑运动员代表学校参赛,拿过四川省运动会冠军。”曹教授表示,青年时练习短跑让他收获了终身受益的好身体。“从医学视角来看,身体的强化锻炼应始于青春年华,理想时间段是15~20岁,此时积极运动就如同往‘身体银行’储值,能有效增强心肺、呼吸功能、肌肉力量及反应能力,为我们奠定一生的健康资本。”

除了“锻炼要趁早”,曹教授认为,他的健康长寿也和以下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烟酒不沾。曹教授从不饮酒吸烟,即便酒桌上推脱不了,也只是象征性地用嘴唇轻触酒杯边缘。曹教授说,在这方面,他父亲既是“反例”也是“模范”。曹父从不到30岁开始抽烟,每天最少两包,一直持续到45岁左右,后来感觉不适检查出糖尿病。当时很难应用胰岛素,主要依靠曹母帮他用饮食控制血糖。曹父深知糖尿病的严重性,当机立断戒了烟,并严格控制饮食,这份自律让他活到96岁。但最终,曹父还是没能逃过烟草的荼毒,在96岁那年查出肺癌,不到半年就离世了。曹教授借此提醒,烟酒带来的损害难以逆转,最好避免接触,吸烟酗酒者应及早戒除,以减少不良健康影响。

注重营养。曹教授认为,注重营养是健康长寿的基础,蛋白质的充分摄入是其中重要一环。他并不主张完全素食,“只吃素意味着拒绝动物蛋白的摄入,可能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必需氨基酸和其他重要营养素。尤其对于身体较弱的老人来说,完全素食可能削弱体质,影响整体健康和疾病康复。”曹教授习惯以“1杯牛奶+1个鸡蛋+一片面包”作为早餐。他认为,牛奶鸡蛋价格实惠、烹饪方便,是营养全面的“黄金组合”。“此外,三餐荤素搭配很重要,我不喜欢大鱼大肉、各种海鲜,适当吃点猪肉、牛肉、鸡肉就可以,蔬菜水果不能少。营养全面到位,身体才会更健康。”

保持思考。曹教授认为,让大脑持续活动,不断思考并解决问题,是保持健康长寿、避免认知衰退的关键。正如法国图卢兹老年大学发人深省的校训所言,“停止学习之日,就是衰老之时。”如今,曹教授每日行程紧凑而充实:工作日每天早上7点起床,简单吃完早餐就去医院上班,查房、讨论病例、做手术、准备教案、写专著,忙到下午五六点回家,晚饭后再打开电脑,看看有没有新的医学资讯,晚上11点前入睡;周末有时候会受邀参加各种会议、讲课,没有安排就和孩子、孙辈在一起安享天伦。曹教授希望自己能一直工作到95岁甚至100岁。他提醒,大家都应坚持思考和学习,不能因为老了,就放弃活动和探索。 总之,在曹教授看来,长寿并非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自然结果。“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做自己热爱的事。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生命的质量和长度自然能得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