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健康夜校”大受欢迎

受访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党委副书记  郝微微  □团委书记、社工部主任  曹 康

本报记者  施  婕

各地夜校持续火热,“白天上班,晚上学医”成为现实。每周三晚7点到8点半是上海市民夜校秋季班的传统医学与养生课。11月13日,《生命时报》记者以临时学员身份,前往上海群众艺术中心总校体验。

晚6点刚过,学员们就陆续赶来,6点45分基本到齐。很多学员都是公司白领,女性约占八成,80后、90后人数最多。马女士告诉记者:“我工作单位离这儿不远,下班吃完晚饭就早早来教室温习功课。”陈先生则表示,今年春季班没有抢到中医课,秋季班报名时定好闹铃,终于成功“获课”。学员们纷纷表示,差不多六七秒一门课就被抢完,这种拼手速的感觉就像春运抢票。

上海市民夜校由上海群众艺术中心于2016年创办,全年推出春秋两季培训课程,通过延时(晚间)开放、公益性收费等方式,为18~55岁人群授课。今年起,夜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合作,新增一批中医课程。曙光医院社工部主任曹康介绍,该院今年春季加入夜校,首先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氏伤科为代表的3门课程,带队的是上海市第四届名中医詹红生,创下课程5秒抢光纪录。眼下正在进行的秋季班,以上海群众艺术馆为总校,联动浦东、黄埔等分校,共推出5门中医非遗课,内容涉及海派中医妇科和夏氏外科、丁氏推拿课程,还有针对外籍人士的针灸与经络班(杨氏针灸),以及传统医学与养生。

上海群众艺术中心总校的中医课堂教室不大,可容纳二十几名学员,老师不用扩音话筒也能和同学们轻松互动。“你们知道吗?咳嗽并不是一件坏事。”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主任医师沈若冰,以一句颠覆大家认知的医学知识作为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学员们的兴趣。翻开传统医学与养生课程表,秋季班12节课的内容涉及秋收冬藏、控糖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膏方养生等大众关注度颇高的内容。沈若冰是养生讲师团的第五位中医大咖,主攻肺部疾病,她的第一节课主讲慢性咳嗽的防治。

马女士告诉记者:“中医养生课一直是下课最晚的,有时直到管理员来催促闭馆,大家才意识到该下课了。”寓教于乐是中医课程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在老师带领下,师生一起品鉴养生茶饮、学做中医保健操、体验艾灸疗法,让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精彩纷呈。有学员算过一笔账,500元12节课,每节课90分钟,平均下来1小时课也就是一杯奶茶的钱,但授课老师有非遗传承人、上海市名中医、学科带头人等,颇具性价比。与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相比,夜校营造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缓解压力,还能满足人们学习充电与身心健康的双重需求。

曙光医院党委副书记郝微微表示,作为上海唯一参与市民夜校的三甲医院,曙光医院重视教学质量,所有课程都经过前期调研、课程遴选、集体备课、互动设置等环节,选择市民关心、困惑的内容,进行接地气的科普教学。以“石氏伤科-强筋健骨保健康课”为例,课程内容包括拯救颈椎、肩周保养、保护腰椎等主题。从课程设置来看,中医夜校涵盖“内外妇儿伤”等科,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多为国家级或市级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悉数参加授课,一门课甚至有三个科室主任带队上阵,确保其科学性。

郝微微说:“我们要求专家们授课语言要接地气,课堂互动要达到一半课时长。业余时间备课、上课虽然辛苦,但参与教学的老师积极性很高。借助夜校平台,推广中医文化,倡导全民健康生活,体现了中医的责任和使命,希望中医课堂未来能通过线上视频等方式触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