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储值卡坑人套路多

受访专家: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  张 荆

本报记者  王思予

按摩卡、理发卡、健身卡、洗车卡……日常生活中,相信不少消费者都办过预付卡。这种消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消费者得到实惠,但当遭遇服务不满意、商铺关门时,退卡退款困难就成了糟心事。2023年全国有着82家门店的某连锁瑜伽品牌突然倒闭,店家跑路,人去楼空,留下大量会员讨要退款,一时间引得大量消费者对预付费形式感到不安。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张荆表示,商家希望消费者办卡消费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保证消费者“忠诚度”,二是资金占用。商家无偿占用消费者资金,可以此拉低自己的资金成本。然而,当资金多了,商家能否履行合同约定、如实如期交付服务,都是不确定的。以下为商家在推广预付中常见的6个套路,消费者遇到一定要当心。

充值金额越高折扣越大。商家常给消费者灌输诸如“只要多花一倍钱就可以享受好几倍优惠”的概念,鼓励消费者多充钱。然而高额充值后,消费者会变得被动,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关于充卡金额,各个省份有不同的限制,如浙江省规定,企业法人提供的记名预付卡不得超过5000元,不记名预付卡不超过1000元;其他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等)提供的记名预付卡不超过2000元,不记名预付卡不超过500元。

预付卡时间越长越划算。商家通常会劝导消费者“办年卡比办月卡划算,办三年比办一年划算”。张荆提醒,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理由怀疑该商家能否持续存活。总的来说,金额大、周期长的预付卡不值得考虑,和风险相比有些优惠不值一提。

口头约定、夸大宣传。有些销售人员亲和力强、口才好,让人不由自主地信任,但一切商业利益面前的口头约定都值得我们反复斟酌。在进行消费前一定要做好调查、让服务落实到合同上,确保商家可以真实履约。签订服务合同既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商家的约束。

合同隐藏霸王条款。很多商家的合同内容往往暗藏玄机。曾有案例,一位家长在给孩子办舞蹈卡时,看到商家在合同中提到,如果消费者购卡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上完课程,即自动视为消费完毕。面对这种“霸王条款”,该家长坚持要求在后面备注:商家须在签订合同后确定不搬家、不更换老师、不更换课程内容,方可同意该条要求。最后,机构在家长的坚持下,同意在合同当中增加了这一条。

转账到个人账户,不保留消费记录。常有消费者会被要求把钱直接转到服务者个人账户里,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具体分析。如果对方是小规模商家,在确定收款方和经营公司是一体后,要在转账时备注好是什么钱。如果是较大的机构,建议大家一定要把费用转到机构中。

打亲情牌,要求帮忙冲业绩。充值要理性,办卡唯一的理由就是看自己是否需要,否则应果断拒绝。

预付卡存在消费服务的滞后性。张荆提示,消费者办卡后,商家随意涨价、退卡难、加盟店发卡品牌企业不认账,或是办卡后发卡商家搞装修、培训,让消费者无法正常享受服务,还不能退款等情况出现,一定要警惕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这些都属于违法行为。建议大家办卡时保存好消费证据,一旦在消费中发现侵权行为,对于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应当予以拒绝,可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若商家圈钱走人,行为已涉嫌诈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时,提供详细的证据和情况说明,以便警方能够迅速受理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