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雨蕾
10月29日,一个明媚秋日的下午,《生命时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同仁堂药酒厂。药酒厂的首席技师吴彤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0年,他对厂区的每一间厂房、每一套仪器、每一罐药酒都如数家珍。明年5月即将退休的吴彤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将传统药酒的生产手艺传承下去,就像过去千百年来,老祖宗们做的那样。
在80度高温下煮酒40年
“药酒,先是中药,才是酒。”吴彤与中药结缘是从1982年上中药技校开始的:“当时的实习课程是到八达岭采集野生中药材。特别好玩儿,能涨知识、收获药材,还能游览大好河山。”1984年毕业后,他被分到了药酒厂,在包装车间从事药酒的灌装。这份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第一步就是要人工用二轮板车将药酒从库房运到灌装车间。吴彤回忆:“当时就在想,能改进就好了。”后来,他被调到库房,做出入库管理,繁琐的登记同样令他头疼,便希望能找办法简化流程。
彼时,“夜校”正开得火热,1985年,在了解到有一门叫“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的课后,吴彤报了名。这是为期5年的本科课程,每周上3个半天,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计算机,在当时是个十足的新鲜玩意儿,厂领导知晓后立即为他指派了任务——在厂里搞一套微机控制系统。就这样,吴彤从零开始,边学边做,采购各种零件自己组装,慢慢地竟真的完成了。1990年结束学习后,他不仅拿到了本科学历,创设的系统也成了公司的一面旗帜:“当时药酒产业普遍机械化程度低,完成后吸引了不少外地厂家来参观。”
就这样,吴彤不仅掌握了新技术,还充分了解了药酒厂的工作流程,一跃成为了技术骨干。2000年,中科院找到厂里,希望合作一种中空纤维膜过滤系统,它不仅可以解决酒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因杂质未去除干净而长期存在的久置沉淀,还能增加光泽度,提升品质。厂领导也安排了吴彤对接,经过努力,这套过滤系统在药酒厂顺利落地,不仅提升了药酒品质,也为厂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上述两项工作仅是吴彤工作的一小部分,4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车间埋头苦干。从组方配料、煮提、储存再到灌装出厂,每一步他都烂熟于心。壮骨酒、茵陈酒、如意长生酒……只要是厂子产的酒,没有他不懂的。
以壮骨药酒为例,这是一款以国公酒为基酒再搭配多种配料炮制而成的药酒。壮骨药酒仅在组方配料环节就需准备150种药材,耗费1年左右。妥当后,药材会被投入煮提罐,加热煮提。这一步很关键,需要经验老到的师傅全程观察。虽然现在车间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可随时通过线上监控平台查看,但吴彤依然会每次都到现场。一来是要查看阀门有没有关好、设备压力是不是正常、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二来是登上三米多高的操作台,通过煮提罐侧上方的观察窗查看煮提情况:“当看到药酒像开花似的翻滚,看不到药渣时,就可以停火了。”
煮提车间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又因为是高温煮提,室内温度高达50度,环境艰苦。并且,由于罐内蒸汽弥散,要想看清必须贴近煮提罐,承受80度高温的炙烤。吴彤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40年,但他笑着说:“在这里才踏实。”结束后他还会坚持去看看药渣,借此来反推煮提过程是否充分。吴彤表示:“如果药渣可以被手指轻轻碾碎,就意味着煮透了。”
煮提完的壮骨药酒会被放到储酒库,静置至少6个月,等待罐装出厂。在药酒厂的储酒库里,30多只高大的储酒罐逐个静谧排列,每一只罐的外壁上都贴着储藏时间,正等待着时光将它们越酿越醇厚。
药酒是药,不能贪杯
对于不少消费者质疑的“药酒中也有酒精,怎么能对身体有益呢?”吴彤说,首先,药酒是中医传承了几千年的一味药物。汉代的班固在《汉书》中将酒誉为“百药之长”;“药王”孙思邈也在《千金方》中对酒提出了“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的观点。中国传统的药酒一般都由谷物酿制而成,营养成分高,不能直接用酒精勾兑的酒来类比,药酒更是通过酒做溶剂,高效萃取了中药有效成分,还能抑制挥发、保留药效,最终为饮者的身体带来益处。最后,药酒本质上是一味药,仅可适量饮用(每日20~30毫升为宜),过度饮用的话,无论是其中的酒精,还是药用成分,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吴彤也提醒道:“药酒有许多种类,功效各不相同,大家在采购时也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体质、所处的自然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目前大家普遍对药酒的理解都不深。但对于市面上部分厂家对药酒夸大宣传,声称可“治百病”的行为,他嗤之以鼻:“什么药都不能治百病啊!”
将流传千年的药酒香再流传千年
40年中,药酒厂也不断更新换代,相关设备不断改善,管理和验收标准也愈加严格。
近两年来,随着“国潮”兴起,大家逐渐意识到了传统的魅力,药酒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中药剂型,自然也不能被落下。吴彤也即将退休,但退休前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尽可能地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厂领导在了解到吴彤的想法后,立刻鼓励他成立了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还在厂内部抽调8位技术骨干,与吴彤签订了两年半的师徒协议,学习传统药酒制作技艺。
成立工作室后,吴彤立即梳理古法炮制药酒的流程,逐一传授给徒弟们。吴彤工作室的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副巨大的流程图,内容详尽,这便是吴彤梳理的成果:“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干的,只不过没有梳理出来。”他还手把手地带大家到野外采摘药材、到市场挑选药材,然后逐一按照流程来手工炮制药酒。
就在采访的当天上午,他们还启封了今年清明节时采摘药材、经手工炮制后封存的茵陈酒。吴彤兴奋地说:“这次煮完后味道不错,但也仅成功了一半。茵陈酒要储存一年,明年清明节的时候再起坛,才能知道最终的结果。”
吴彤表示,带着徒弟们手工复刻传统药酒的目的就是要让古法炮制药酒的方法流传下去,在越来越智能化的今天,传承好传统制作技艺,这是技艺,更是文化,或许将来能走进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知道药酒是怎么回事、怎么来的、怎么演进的。“让这千年前的酒香再流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