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用西泮助眠,护好记忆

受访专家: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周卫东

本报特约记者 莫鹏

张大爷是一位退休教师,晚年本应享受天伦之乐,但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睡眠质量大不如前,常常彻夜难眠。后在医生建议下,张大爷开始服用一种名为“地西泮”的安眠药。起初,药物确实带来了短暂的安宁,让他能够迅速入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大爷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明显减退,有时甚至出门后忘记回家的路。家人也发现,他的反应变迟钝了,说话也时常前言不搭后语。

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周卫东说,这其实是西泮类安眠药引起的副作用。临床上有一大类安眠药物为苯二氮卓类,主要包括西泮类,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以及唑仑类,包括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特定受体,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镇静、催眠的效果。正如硬币有两面,这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

1.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老年人本身大脑功能就有所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如果长期服用西泮类和唑仑类,有可能导致大脑功能进一步下降,表现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呼吸抑制。西泮类和唑仑类具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人,呼吸系统功能本身就有所下降,药物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呼吸抑制,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后果。

3.成瘾性和依赖性。长期服用西泮类和唑仑类还可能导致成瘾性和依赖性,一旦停药,老年人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失眠、烦躁等,甚至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4.其他副作用。这类药物还可能引起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以上不良反应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跌倒、摔伤等意外事件的风险。

鉴于西泮类和唑仑类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风险,以下注意事项尤需谨记:

1.遵医嘱用药。老年人在使用西泮类和唑仑类时,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用药,不要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2.定期监测。用药期间,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在使用西泮类和唑仑类时,应当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改善睡眠质量不应仅仅依赖于药物,更重要的是调整生活方式。老年人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的饮食搭配等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老年人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