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戒酒后身体开始自愈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高伟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岳辉

本报记者 王思予

亲友团聚、社交应酬、婚丧嫁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酒总是餐桌上少不了的“标配”。酒在助推气氛,成为社交工具的同时,也伤人不浅。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酒精与健康以及物质使用障碍治疗问题全球现状报告》,全球每年有260万人死于饮酒,占死亡总人数的4.7%,特别是20~39岁的年轻人比例最高。世卫组织曾与《柳叶刀》联合发文提醒,饮酒不存在安全剂量。因此,只有尽早戒酒才能及时止损。

男性年均喝44瓶白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酒曲酿酒的国家,酒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并逐渐演变成“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酒文化。与此同时,酒精引发的病例和事故也时常出现。

家住石家庄的23岁男子李涛(化名)经常熬夜喝酒,10月23日凌晨1点突然感觉头疼跌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诊断为脑出血。11月末,家住广州的32岁小伙王伟(化名)乔迁新居,为了庆祝,他与亲朋好友每隔几天便欢聚一堂,举杯共贺,然而没过几天,身体就出现异常,视物模糊、手抖、神志不清,被家人紧急送医确诊为急性酒精中毒,好在抢救及时,才没有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世卫组织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中心统计显示,中国男性年均消耗11升纯酒精,相当于22升(约44瓶)50度白酒,女性平均约3升。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上,每天都有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被送到医院,周末、节假日患者增多。这些人被送来时往往神志不清,心率增加到120次/分钟,甚至更高,部分人处于休克状态。患者中尤其以中青年人居多,因为好面子,在酒桌上逞强,给心脑等脏器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岳辉指出,因饮酒导致肝脏出现代谢障碍的患者呈上升趋势。到2023年底,我国酒精性肝病患者已超过6000万例。过去5年间,每年因酒精肝损伤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人数已达500万。

酒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人难以戒掉?高伟分析,酒精会影响大脑中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感。长期饮酒后,大脑会适应酒精刺激下的神经递质变化,一旦停止饮酒,就会出现戒断反应,如焦虑、手抖等。这种成瘾性使一些人难以戒酒,甚至进入失控状态。

戒酒后身体焕然一新

酒精开启“人体之旅”后,所到之处都会留下破坏的痕迹。

灼伤消化道。酒精进入消化道后,会对食管黏膜、胃黏膜和肠黏膜产生化学性灼伤,可能导致胃炎、肠功能紊乱等。同时,会抑制肠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营养缺乏。

胰腺受不了。大量饮酒会刺激胰腺过度分泌胰液,易导致急性胰腺炎。

重伤肝脏。由于酒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引发肝损伤,严重的话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

刺激神经。饮酒后1~1.5小时,酒精浓度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5%时,人会感到兴奋;达到0.4%时可能会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危及生命。

破坏心脑。饮酒后,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然升高,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血压会进一步升高,可能使血管壁破裂,诱发脑出血。酒精还会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容易诱发房颤。

两位专家提醒,饮酒的危害不止于此,其与200多种不良健康状况有因果关系。因此,嗜酒者必须将戒酒尽早提上日程。近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观察了94名平均年龄45岁的中度至重度饮酒者(每周饮用约322.5毫升酒精)后发现,只要开始戒酒,身体每天都会发生积极变化。

戒酒1~3天。过量饮酒会导致机体脱水,皮肤变得干燥。而戒酒1~3天,脱水现象就会有所缓解,令皮肤变得滋润有光泽。但在戒酒初期,重度酗酒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失眠等戒断反应,一般在停饮后6~24小时内出现。单纯性戒断反应人群停饮后48~72小时,上述症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4~5天后基本消失。

戒酒2~3周。此时基本度过难熬的戒断时期,无论心理还是身体状况都在逐渐改善。戒酒者的睡眠质量会提高,焦虑等情绪也会慢慢平复,肝脏开始自我修复,代谢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不断增强。岳辉表示,戒酒3周后肠道屏障功能基本恢复,急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戒酒及规范治疗后,通常2周至1个月病情会基本好转。

戒酒1个月。研究中,戒酒者1个月后,血压约下降6%,体重减轻1.5公斤,胰岛素抵抗下降25%。此外,注意力有所提高,血液中促进癌症生长的蛋白质——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分别下降约73%和41%。肝功能方面,戒酒者的丙氨酸转氨酶下降14.5%,谷氨酰转肽酶下降28.6%,天冬氨酸转氨酶下降5.4%。

戒酒1年。戒酒者能明显感觉到体态变得轻盈、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而且会因戒酒成功,收获自信心和成就感,生活焕然一新。

坚持自律,远离酒精

两位专家表示,酒精会让人大脑兴奋、意识混乱,带来短暂的放松与快乐。然而,与酒精带来的危害相比,这点愉悦感微不足道。要想控酒、戒酒,除了要注意身边的饮酒风气外,更重要的是自律。

不给喝酒找借口。生活中,不少人趁着喜事豪饮一通,认为偶尔喝多也无妨。实际上,一次性大量饮酒可能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对身体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高伟建议,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损伤身体的理由,庆贺喜事还有很多健康的方式。

营造无酒环境。家人可以和戒酒者一起把酒收起来,当其出现焦虑等情绪时,给予充分理解。同时,不要在戒酒者面前饮酒,节假日更要加强监督。戒酒者想喝酒时,可通过嚼口香糖或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寻求“外援”帮助。严重的酒精依赖者最好在医生帮助下戒酒,如果因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产生酒精依赖,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生命时报征订

%%生命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