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主任 潘守东,本报记者 王思予
“孩子怕疼,是因为太娇气,忍忍就好了。”这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疼痛的错误认知。殊不知,错误的“忍”,会造成孩子一生的“痛”。
“一般情况下,疼痛持续或反复达3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疼痛。”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主任潘守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临床上儿童慢性疼痛很常见,有数据显示,全球20%~46%的儿童正遭受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德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儿童慢性疼痛中有61%为头痛、43%为腹痛、34%为肢体痛、30%为背痛。在我国,由于公众对儿童慢性疼痛认知不足,不少患儿在疼痛变得严重时才被带去医院就诊。
潘守东介绍,儿童慢性疼痛有很多类型:一是伤害性疼痛,即手术、炎症、创伤等导致的疼痛。二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损伤或病变引起的疼痛,比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幻肢痛等。三是癌痛,是由肿瘤侵犯健康组织、压迫神经或血管产生的疼痛,也可能与肿瘤的手术或放化疗有关。还有一些没有客观证据,常与精神或情感问题有关的疼痛。因无法在检查中明确病因,常被家长误认为是装病。
“无论孩子何时出现疼痛,一定要尽早就医。”潘守东提醒,疼痛初期,及时处理,多数可避免发展成慢性疼痛。拖延会导致治疗周期变长、治疗难度增加,甚至影响儿童大脑发育。特别是重度疼痛,通常无法单独通过口服止疼药有效缓解,需要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如多种药物联合、脊髓电刺激疗法、神经阻滞或神经毁损治疗等。有研究显示,35%~73%的儿童期慢性疼痛可进展为成年期慢性疼痛,如70%的儿童慢性头痛在诊断后30年仍存在。儿童慢性疼痛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能在成年后出现多部位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且易伴随焦虑、抑郁等。
对待儿童慢性疼痛,家长要避免几点误区:1.有的家长对孩子疼痛不在意,认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疼痛可以自愈,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2.有的家长对孩子疼痛过分关注,如功能性腹痛,孩子一说疼就向学校请假,不仅影响孩子正常学习,也不利于治疗和康复。3.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慢性疼痛治疗后一定会痊愈,殊不知儿童慢性疼痛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疼痛和避免诱发因素,很多难以完全治愈。4.随便使用止痛药,但很多成年人常用的镇痛药物和治疗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儿童。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重视孩子口中的“疼”,尤其孩子反复、多次或持续表示疼痛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当亲人离世、父母离异等重大家庭变故时,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感受,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运动和人际交往等情况,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