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养心补肾延缓脑退化

受访专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  袁灿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主任  叶 青  □主治医师  吴 攸

古有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壮志犹存脑功能却退化了。对此,有人心生畏惧,不愿承认,有人不以为意,视其为自然规律。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脑退化呢?

脑退化症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指衰老引起的所有脑功能减退,涵盖生理性记忆减退、血管性痴呆、老年抑郁症、老年失眠症、帕金森病等,后者主要以记忆力减退为特征,代表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脑退化症患者早期会有失眠、焦虑、抑郁、肢体麻木、手足颤动等临床表现,晚期均会进展为记忆认知的退化,甚至丧失。

脑退化症是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理变化,我们要正视并坦然接受这一现实。然而,有时它会展现出快速进展的病势,这种情况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采取行动,寻求有效方法延缓其进程。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袁灿兴表示,从中医角度看,脑为元神之府,属奇恒之腑,虽独立于五脏六腑之外,功能却与心、肾、脾三脏紧密相连,故脑退化症主要有三大特点。

心力不济,血脉瘀阻。心作为君主之官,不仅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还负责调控血脉的运行。衰老会导致心力不济、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易形成瘀血。这种血脉瘀阻的状况会阻碍血液对脑部的滋养,进而影响脑的正常运作,从而加速脑退化进程。

肾不藏精,髓海空虚。在中医理论中,髓的生成与肾关系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因此,年老肾亏者难以化生精髓上通于脑,可致髓海空虚,引起脑功能退化。

脾失健运,气血乏源。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又主升清,可使气血精微等上达头目,进而使髓海充盈。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对食物和药物的代谢能力有所下降,脾胃负担加重,可致气血乏源,无力上荣于脑,加剧脑功能退化。

综合病证特点,脑退化症呈现出多脏腑受累、虚实兼杂的复杂状况,袁灿兴在使用中药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养心补肾是核心。心主神明,肾主藏精,心肾交通,是神明发挥正常功能的关键。因此,无论何种脑退化症,都应护好心肾。心力不足引起的脑功能减退,常伴有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自汗或汗出不畅等表现,应服用补心气、温肾阳的药物,以实现心肾交通,增强心脏的原动力,代表药物有人参、附子等。精血亏虚引起的脑功能减退,常伴有齿摇发脱、腰膝酸软、耳目昏花,治疗应注重补心血、滋肾阴,使心肾相济,以补养先天之精,常用搭配药物为生地黄与熟地黄、麦冬与天冬、夜交藤与制首乌等。

通补有度。精血亏虚虽是引起脑退化症的核心病机,但鉴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以及血管性痴呆等脑退化症的病因特点,必须重视通补结合。“通”的重要性体现在能促进气血运行,临床常用有行气活血功效的郁金、丹参、红花,通阳散结的薤白,温经通脉的桂枝等。老年人血管脆性较大,若已服用活血类中成药或抗凝药物,一定要避免重复用药,且慎用水蛭、三棱、莪术等活血力强的中药,以防出血。脑退化症属于慢性衰老性疾病,患者使用熟地黄、黄精、阿胶、龟板等滋补药物较多。然而,这类药物性质滋腻,常会阻碍脾胃运化,长期使用会生痰生湿。因此,用药时的“通”又体现为调畅脾胃,须配伍砂仁、豆蔻、木香等行气化湿药,或是菖蒲、远志等豁痰开窍药。

辨病、对症与辩证相结合。脑退化症表现多样,治疗上应遵循辨病、对症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由高血压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应加用天麻、钩藤、桑枝、罗布麻等平肝降压药;针对帕金森病的手足颤动,要重用僵蚕、全蝎、秦艽等祛风通络药;严重失眠者,可佐以半夏、夏枯草、莲子、灵芝、茯神等引阳入阴安神之品;抑郁焦虑者,加用柴胡、佛手、香附疏肝解郁,生栀子、莲子心清心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