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手表不太可信
%%受访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秀丽,本报记者 李珍玉
===
我国有超1.4亿糖尿病患者,还有近3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监测血糖是发现指标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的重要手段。长久以来,抽静脉血、扎指血是测血糖的重要方法,不仅麻烦,患者也痛苦。近年来,各类“血糖手表”销售火热,号称只需佩戴就能“无创测血糖”。很多糖友心存疑虑:这样测出的血糖值真的准吗?
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血糖手表”品牌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商家打出的宣传语极具吸引力,比如“医疗级测量”“高性能进口芯片”“荣获多项国家专利”“24小时全天候连续自动无创测血糖”“无感光电技术,实时查看血糖区间值”。此外,一些手表的宣传页面还自称有监测血压、心率、血氧、血脂、尿酸、心电、体脂、睡眠状况等功能。在一款总销量达5万只的“血糖手表”评价中,有消费者表示“本应是10点多的血糖,手表却显示6点多,完全误导人”,也有人直言“一点都不准,大家不要买”,更有消费者称“把手表放在茄子上,居然也测出了血糖值”。
为测试准确性,记者购买了两款价格分别为400元和1000元的“血糖手表”。测量时,只需长按表盘侧边的按钮60秒,就能显示血糖值。记者在晨起、餐后先用血糖仪为家中老人测量了血糖,再用两款手表测量。结果发现,某次血糖仪测量餐后血糖为8.7毫摩尔/升,400元手表显示为12.9毫摩尔/升。某次血糖仪测量晨起空腹血糖为5.2毫摩尔/升,某次餐后血糖为10.1毫摩尔/升,1000元手表测得数值分别为5.6毫摩尔/升、7毫摩尔/升。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秀丽告诉记者,血糖手表的原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光学测量,红外光照到皮肤上,透过皮下组织,通过对比红外反射光的情况,推测体内葡萄糖浓度。另一类是电化学测量,是通过给皮肤施加微弱电流,提取汗液或皮肤间隙液中的葡萄糖,推算出血糖浓度。不过,这两种方法均会受到皮肤颜色、厚度、温度、汗液,以及周围环境和光线等的影响,干扰因素较多。因此,测量数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很难保证。
李秀丽提醒,如果血糖测量不准,不论是高于还是低于现实值,都会误导糖友,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影响用药量,带来健康隐患。目前来看,血糖手表准确性未达到医学要求,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临床医生也不推荐将其作为监测手段。
糖友要想测得相对准确的血糖值,推荐以下三种方法。1.静脉采血。这是最准确的血糖测量方法,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可获得空腹、餐后两小时、随机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2.指尖采血。患者居家即可使用血糖仪监测,采集的是末梢动静脉混合血,空腹测量时一般低于静脉血糖,餐后两者非常相近。指尖采血容易受到仪器、采血部位等因素的影响,建议使用无名指腹血,采血时不要过度挤压。建议在开始用药或进行方案调整时,一天监测7次(三餐前、三餐后、睡前),至少监测两天,平时在饮食、运动有较大变化时也要监测。3.动态血糖。动态血糖监测仪就像一块创可贴,可置于上臂外侧皮肤上,监测仪下方的微针探头可深入皮下组织,通过组织间液每5~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糖。与静脉血和指尖血测量血糖相比,动态血糖仪测量的是组织间液的血糖,既能查看监测过程中的既往血糖,也能看到实时血糖,还能预测血糖趋势,但费用较高,糖友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测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