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多国剖宫产数压不住了

受访专家: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妇产科教授  段  涛

本报记者  张炳钰

近年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发布数据显示,剖宫产率有升高趋势。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我国“越来越多人选择剖宫产”的现象,引发普遍关注。

英国官方近日发布数据,2023~2024年英国剖宫产分娩数量达到225762例,占所有分娩数量的42%,其中99783例为选择性剖宫产(根据孕妇愿望或产房人员情况安排剖宫产,也称择期剖宫产),125979例为紧急剖宫产。而2013~2014年,英国剖宫产分娩数量为166081例,占比26%。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院长认为,剖宫产率上升是因为英国肥胖率上升,加之女性生育年龄逐渐升高,导致产妇分娩情况更复杂。

美国2024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剖宫产手术超117万例,占总分娩量的32.1%。该国剖宫产数在2018~2019年有所下降,于2020~2021年回升。在澳大利亚,2022年约35%的初次分娩女性选择剖宫产,较2004年的25%显著上升,且近十年上升趋势显著。加拿大数据显示,2022年剖宫产率为33.9%,有研究预测,2024~2028年这一数据将持续上升。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妇产科教授段涛表示,剖宫产俗称剖腹产,是指当产妇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出现母体或胎儿并发症并会影响母婴安全时,为让母婴尽快脱离危险而采取的一种医学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产率应保持在10%~15%,以确保母婴安全并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剖宫产率为45%,其中初产妇剖宫产率达43.59%。段涛表示,我国实施过计划生育政策,许多产妇最初只计划生一胎,选择剖宫产比率更高;在二胎政策放开后,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只能继续选择剖宫产,无疑会拉高我国剖宫产率。总体来看,我国将剖宫产率控制在30%左右或许更合理。

段涛分析,多国剖宫产率上升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阴道分娩疼痛感剧烈。生产过程中,从宫缩开始至胎儿出生往往要经历20~30小时,有时还会实施会阴侧切等,产妇常常要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第二,生产风险的不确定性。很多产妇担心万一阴道分娩不顺,不利于母婴安全,可能需中途换成剖宫产,不如自主选择后者。第三,产后修复时间长。阴道分娩会使产道松弛,不少女性对此存在顾虑。

然而,剖宫产会为母婴长期健康埋下隐患。对产妇来说,初次生产使用剖宫产,意味着后续生产都要选择该方法,否则将面临刀口破裂等风险。剖宫产次数越多,手术风险越大,比如增加脏器损伤、宫内膜异位症等发生风险。对孩子来说,剖宫产胎儿免疫系统、神经协调系统、感知系统都较弱;剖宫产胎儿肺部功能也较弱,因为未经产道挤压从而排出肺部液体,增加肺部疾病发生风险;顺产胎儿与产道细菌接触,可以较早地建立与母体相似的正常菌群,发生感染、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下降,但剖宫产胎儿则与此相反。因此,顺产的近期和远期益处都要多于剖宫产,在综合评估没有剖宫产指征(指不能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如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等)情况下,不建议直接选择剖宫产。

段涛表示,产妇生产面临多重风险,医疗机构应努力提升医疗水平、做实安全质量技术指标,尽量排除或降低生产风险;医护人员应提前详尽告知有条件的产妇有关顺产的安全性等,并在后续诊疗中及时关注母婴状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患者也应尊重医生建议,医患多沟通,以减少冲突,共同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